[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 寫作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小學五、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對于“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問題我探究再三,總結了不少經驗,略談一、二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一、閱讀中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熏陶和培養語感”。入選語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質兼美,而且富有很強的人文色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讓學生摘抄優美的詞語和精妙的句子。對于句子的積累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可以分句式積累。雖然小學生不太強調修辭手法,但一些常用的修辭手法必須讓學生掌握,讓學生知道它們對句子表達效果所起的作用。二是在句式的積累中,對于部分句還可以做上批注,或寫出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在學文的同時也進行了隨文積累,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而且讓學生學會感悟文章的美。
二、閱讀中練說
在閱讀教學中,對于文章中的字詞句,我們要讓學生從課文語境中體會、訓練、理解詞語的含義,體會詞語的用法,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觀察、思維表達的方式,在練說中由詞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為寫作服務。練說的素材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把生活中的事情用上優美的詞語鏈接起來,就成了一篇有意義的文章。另外在練習說話熟練時不妨提高要求,用上一些修辭手法,再用上一些名言警句,這樣學生積累的詞句不但得到了訓練,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學習一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練說訓練。首先,練說課文主要內容,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而且抓住了課文主要內容。其次,練說詞語、句式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整體感悟,根據文中語境理解詞語、句子,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能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再次,練說學習感悟,讓學生說自己學習課文后的感受,或對自己的啟發等。
三、閱讀中寫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會寫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讀寫結合是語文學習的一條寶貴經驗。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與生活和身邊的事例練習,注意從學文中再現生活、描繪生活而不脫離生活。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寫作訓練。
1.抓重點詞語聯想練寫。如教學《荔枝》,抓住“筋脈突兀”這個詞語,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寫母親的手,體會母親的辛勤和無私的愛。
2.學習課文句式仿寫。如教學《桂林山水》可以仿照漓江水的特點句式,寫一段話。課文中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好像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可引導學生仿寫:秋天的風真涼啊,涼得讓你感覺到一絲寒意;秋天的風真柔啊,柔得讓你感覺好像用手在撫摸;秋天的風真香啊,香得讓你感覺到果實累累的豐收景象。
3.創設語境進行改寫。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創設情景想象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從而號召學生寫一寫如何保護地球、保護環境。
4.聯系課文讓學生補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補寫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號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對文章的內容進行續寫。如教學《荔枝》讓學生補寫文末未說完的話,“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再聯系自己母親對自己的愛,從而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這樣學生在學文的同時也進行了寫作的訓練,課文內容理解加深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提高了。
(作者單位:河北景縣北留智鎮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