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初中語文 分層教學 認識階段
分層教學是指針對學生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在同一教室、同等教學時間、同樣教學進度的基礎上實施的分層指導。為了回避因等級劃分給學生造成的心理障礙,我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力求使每位學生智慧的源泉在其自身動力和壓力的作用下,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而源源不絕地涌現出來。
一、實現教學目標分層
語文課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思想目標和啟智審美目標三個層面。每節語文課要向學生傳授哪些知識,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要實施怎樣的教育思想都必須結合課文內容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如《觀滄海》這首詩,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背誦默寫這首詩。(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所表達的情感。(3)理解詩歌獨特的構思藝術,學習“歌以詠志”的手法。這里教學目標(1).(2)面向全體同學,教學目標(3)則面向優秀生。語文課實施分層教學只有設計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才能使師生在互動教學中有的放矢,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選擇富有張力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實施分層教學
1.組織認識活動階段實施分層教學
學生對新課的認識是從預習開始的,在指導學生預習時,質疑問難法是實施分層教學的有效方法。學生通過質疑問難來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老師通過答疑釋難可以對不同學生給予分層指導。如在學習《故鄉》時,有學生質疑閏土和“我”到底誰是“哥”的問題。我在啟發學生時,讓他們先體會“公子哥兒”的含義。學生們通過比較不僅明白了“迅哥兒”是對富家子弟的稱呼,也體會到課文中封建等級的差別早已有之,只不過年少時彼此體會不深罷了。我又進一步指出為什么20年后“我”和閏土之間的等級關系變得如此分明了呢?為此,這個看似荒唐的問題卻成了我和學生分析課文的一個切入點。
2.刺激學習認識階段實施分層指導
刺激學習認識階段,研析新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重要的是根據不同文體類型選擇最佳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還以《觀滄海》為例,我先范讀此詩再指導學生誦讀,讓學生初步感受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再指導學生描繪詩人筆下景物的特征,進一步賞析精練的語言及精巧構思。最后要求學生結合詩的最后一句討論作者如何通過文學筆墨來抒發自己的政治報負的?其中一名同學不無創意,他認為:“詩人不是以大海作比,而是以‘山島'作比,大海的‘洪波'暗示當時動蕩的社會背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正是詩人想在動亂的社會中有所成就。”我在點評時,先肯定了一部分學生的意見:詩人以大海作比,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統一天下的政治報負;然后對那名同學頗富創意的表達給予了高度贊賞,其實作者不正是想在動蕩的社會潮流中做歷史的中流砥柱嗎?研析新課時,除討論法、賞析法外,比較法、情境法、問答法及通過現代教學手段的直觀教學法等,都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便于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
3.查認識活動效果階段要分層
布置作業是衡量課程目標是否達到的重要依據。我布置作業時,緊扣學習目標,由易到難,分層遞進,采用“1+X”制,也就是第一題要求全體學生必做,包括第二題以后的各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再選做其中的一個或幾個。這樣,既使學生減輕過多的作業負擔,愉快地按時完成作業,也使優秀學生的個性能力得到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景縣文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