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學習 合作交流 學生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而直至感到豁然開朗。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一、轉變觀念,為學生合作學習提供必須的氛圍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看法,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解放感”、“輕松感”。
二、培養合作意識,教給合作方法
在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講清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步驟該怎樣做,目的是什么,一定要講得細一些。此外,還應通過適當的示范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不要怕這樣做耽誤時間,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后再合作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我一方面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指導,讓學生體會到新課程下應采用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及合作學習的方法步驟,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適時開展合作學習,并及時進行總結。
三、合理處理教學內容,提高合作學習效果
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教學問題的設計應難度適中,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分散難點。使學生在每一課的學習中,有一定知識坡度和難度,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在“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認識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我設計了如下環節:(1)六人一組,每人任畫一個一次函數的圖象。(2)比較所畫的圖象,你認為是什么圖形。(3)找出你所畫函數的k、b的值,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k相同的正比例函數,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4)根據k的值進行分組,比較函數的圖象,由此發現k對函數圖象有什么影響。(5)根據b的值進行分組,比較函數的圖象,由此發現b對函數圖象有什么影響。(6)總結出當k、b不同值時一次函數經過哪些象限。學生“動”了起來,沒有“旁觀者”,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合作分析、討論圖形結合,很快認識了一次函數的性質。合作的成功體驗使他們學有興趣、輕松愉快。
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合作交流,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實踐,樂于交流合作,在平等、寬松、和諧的民主合作氣氛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經歷成功的體驗和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在交流合作過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長處,也發現自己的學習潛力,從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學習。
(作者單位:河北景縣王千寺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