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 語文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成為當今廣大一線教師最迫切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名新課改的一線教師,我認為如下五個方面有利于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
一、認識教材,把握教材
人教版教材重人文、重審美、重整合、重實踐、重聯系、重積累、重學習方式的轉變,具有選文新、體系新、呈現方式新的特色。
1.從編排形式上來說。新教材形式活潑可愛,體裁豐富多樣,其思想文化內涵也比較全面,蘊含著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等豐富的思想感情因素,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從選擇內容上來說。它的題材也比較廣泛,有反映城市農村生活的,也有反映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的,有助于兒童通過語言文字認識大千世界,便于在生活中開展語文學習。
3.從學生學習方式上來說。新教材的編材以“自學討論,動手操作”等內容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的運用,專題學習也受到重視,從而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4.從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上來說。新教材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加強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滲透與融合,進一步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的發展。
二、揚長避短,合理取舍
l.全面領會教材,合理進行單元整組教學實踐。可以改變過去以課文先后順序逐課學習的做法,將一個主題單元組織起來,即把一個單元作為整體來設計、來教學。
2.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材以學習伙伴的口吻提出學習與練習的內容,使學生感到親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
3.聯系實際,因地制宜地開展各種語文活動。
三、加深理解,全面轉化
1.從重傳遞到重視學生發展。在課堂上,基本看不到師問生答,師講生聽,單向呆板的傳授教學現象,取而代之的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或引導自讀文本,進而開展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互動對話。
2.從統一教學到差異教學。多數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知識起點和生活經驗不同,允許有差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口語交際以文本素材為引子,選擇自己熟悉又喜歡的話題,自主選擇同伴進行交際等。
3.從單向的信息到綜合、立體信息交流。課堂仍是語文學習的主渠道,課外識字是識字教學的必要補充。以課內引導課外,以課外促課內。
四、多元評價,和諧發展
1.評語評價與記錄評價相結合。賞識激勵性的評語評價,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融洽了師生感情,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評價調節教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功效,預防各種學習弊病的發生。
3.日常評價與階段評價相結合。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將學生日常表現、作業完成情況與單元測驗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
新課程改革對于我們是一次挑戰,但它同樣給了我們一次鍛煉機會。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知難而上,鼓勵創新,追求特色,相信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會隨著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地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景縣北留智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