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生 綜合素質 教育教學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有利于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生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精神環境。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學得懂、學得好、學的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個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必須要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能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以便順利的展開工作。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理接受你善意的意見和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情感,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經常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的情緒,并對學生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低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作者單位:河北武強縣武強鎮福和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