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進高職校企業文化融合,是提升學生職業人文素質,促進學生就業,構建高職特色學校文化,提升辦學競爭力的必然需要。高職院校實現校企文化融合,應做到“全程、全面、全員”的多維立體的融合。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校文化 企業文化 文化融合
高職院校學校文化具有職業性、區域性、實踐性、開放性等文化特征,與企業文化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兩者的互動與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服務學生就業創業、打造辦學特色,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客觀需要。
高職院校要實現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全面、深度融合,筆者認為要努力做到“全程、全面、全員”的多維度立體
的互動與融合。
一、全程對接,將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1.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高職院校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理念,通過建立“工學結合”、訂單培養、“學校+公司”職教辦學模式等培養模式,將校企融合的高職特色的學校文化建設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在教學環節上,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高職院校要樹立“與區域經濟互動、與行業企業共贏”的辦學思想,與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努力實現“六個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即校企共建專業、共同開發課程、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資源、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共同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形成校企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
2.在課程設置上,要基于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需要,開設《企業文化概論》等選修課,邀請企業知名人士開設相關講座,介紹企業的經驗理念、企業精神、價值觀念,進行就業和創業的輔導。要有意識地將企業文化有關內容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將企業真實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要求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以企業真實項目和產品為導向設計課程,多采用案例教學、仿真訓練、現場教學等方法和手段,創造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不斷感受、熟悉和認同真實崗位要求和企業文化。
3.在教學管理和學生事務管理上,可借鑒企業的一些管理方法,如對學生進行出勤考核,可以模仿企業對員工的管理手段,采取“打卡上課”等措施;在學生學業成績考核上可以引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措施,進行獎懲和激勵;在學生事務管理中,可引入企業團隊管理方法加強班級管理,按照項目管理方式舉辦活動,按照物業管理方式進行宿舍管理等等,以社會化、企業化、開放性的方式引入企業文化,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全面融合,將企業文化融入到學校文化的各個層面
1.以精神層面的融合為核心。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學校文化傳統、辦學理念、校風學風、人際關系、心理氛圍等的集中體現。高職院校要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提高辦學水平,就要在“職業性”上下功夫,以校企文化精神的融合為核心,吸引優秀企業精神文化,豐富和提升學校精神文化內涵。一是要選擇優秀企業文化,并通過成立企業文化研究會、開設“企業文化”專欄等舉措,加強對企業文化的研究和宣傳教育,促進師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二是在學校精神文化培育、提煉和形成過程中,應當借鑒和吸納優秀企業之價值觀、企業精神、戰略目標、經營理念等精神文化,把企業所崇尚的創新意識、誠信觀念、競爭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服務理念以及敬業創業精神滲透到學校的校訓、校風、學風、教風等核心理念中去,從而使學校精神與企業精神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2.以制度層面的融合為保障。高職院校應借鑒企業制度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引入企業的競爭機制、激勵機制、用人機制、市場營銷、服務管理、品牌管理和質量管理等機制,轉變辦學觀念,實現制度創新,建立健全學校的經營管理制度、用人機制、財務管理、后勤服務和學生管理制度等,提升學校的服務意識與競爭實力。如在內部質量管理方面,可引進企業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加強內部管理;在人事管理方面,可引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打造能上能下,動態發展的師資團隊;在財務管理方面,可引入成本管理和經營機制,開源節流,提升辦學效益等等,通過一系列“法文化”為高職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提供制度上的保證。
3.以物質層面的融合為基礎。高職院校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因襲普通高校的建設模式,在建設物質層面的校園文化時應處處突出“職”的特點,體現出明顯的企業文化色彩。一是引進企業力量,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實訓與生產一體化、教學與技術研發一體化的校內實訓基地,并大力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二是注重校園職業人文氛圍的營造,如筆者所在的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以感恩文化為切入,以對學校有奉獻的當地優秀企業或企業家的名字來命名校園的大樓和大路建筑,如“美的大道”、“碧桂園湖”、“李兆基樓”等,并引入企業力量支持校園綠化美化,沿校園主干道建設“企業林”,寓“企業感謝學校培養人才,以樹林回報學校;而師生受到蔭庇,感恩回報社會”之意,獲得良好效果;還有一些高職院校在校園醒目處懸掛的不是科學家而是國內外著名企業家畫像,教室和實訓基地里張貼著名企業家的經典言論和優秀企業工作理念,櫥窗中展示學校創業成功的校友偶像,學生的校服就是企業員工的工作服,以此樹立并形成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4.以在活動層面的融合為延伸。高職院校在校園活動中同樣要突顯其“職業技術”特點,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科技競賽、學術講座等課外活動,讓學生更多地學習先進企業的經營理念。通過邀請優秀企業冠名支持學生活動,開展優秀企業文化展示,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到學校座談交流等活動,搭建企業員工與學校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促進學校活動文化與企業活動文化的有效融通。
三、全員參與,推動校企文化互動與融合
在學校中教師和學生是學校文化的建設者,在企業中老板和員工也同是企業文化的主體,校企文化融合必須調動所有人的力量,做到全員參與,共同建設。一是學校建立教師定期輪訓制度,定期選派教職員工到優秀企業掛職鍛煉,頂崗實踐,在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提升“雙師素質”的同時切身感受企業文化。二是在優秀企業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定期到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就業見習”和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走出校門在真正的工作崗位上體驗企業管理制度和員工的精神面貌。三是邀請企業管理精英、技術精英、營銷精英等走進校園,為學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文化建設出謀劃策。引進企業“能工巧匠”作為學校兼職教師,擔任專業課教師,擔任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學生頂崗實習的技能指導老師。四是邀請優秀畢業生回校,以座談會、主題講座等形式,向在校學生分享就業和創業的感受,讓學生樹立努力方向和職業信心。
參考文獻:
[1]雷久相.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聯系與區別初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
[2]朱發仁,傅新民.“校企結合”構建高職特色校園文化[J].職教論壇,2006.
[3]丁金昌.溫州特色高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8.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順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