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堂教學應以話題—功能為核心,任何交流都在此基礎上展開。含有信息溝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是使學生各種心理素質和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的過程。
[關鍵詞]信息溝 高職英語 交際能力
一、交際能力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高職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訓練,培養學生實際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交際性原則已成為高職外語教學最根本的指導原則。李嵐清明確指出,我們當今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并非是培養研究英語語法的專家,而是培養大批的能夠進行英語對話與外國人直接交流的普通勞動者。可見,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訓練,培養學生實際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高職英語交際能力通常要求學生在各種不同情景、不同語域的口筆頭交際中做到準確、地道、貼切、連貫、得體和有效的應用英語進行相關職業信息的溝通,進而提高他們的從業能力。
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只有在真實的言語交際過程中才能為人們最有效地掌握,而真實的言語交際是建立在信息溝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信息溝,就不可能有真實的言語交際。利用參與交際雙方的信息溝,才能生成真實交際英語課堂教學,讓英語課堂交際生動起來。
二、信息溝在英語交際教學中的應用
在日常交談過程中,談話者有話可說,聽話者覺得話中有新鮮的內容,值得一聽;或覺得有疑問,聽完之后,了解到原來不曾知曉的事情,這種新鮮的內容我們稱之為信息。信息溝是指對話的一方擁有另一方所沒有的信息,從而導致雙方信息擁有上的差異。信息溝的存在是交際雙方進行語言交流的原動力,交際的目的就是疏通二者之間的信息溝。
課堂上的信息溝活動就是學生被給予不同片段的信息,學生通過交流,分享這些不完整的信息,以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它是英語交際教學的核心。在外語教學中,信息溝的存在與否是判別教學中是否把外語作為交際工具來學習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判別學生能否通過課堂教學學到新知識提高語言技能的重要標志,也是判別課堂教學是否使學生感興趣的重要標志。
在外語教學中貫徹交際性原則要求我們運用信息溝的原理,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把所學語言用之于真實的(或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實的)交際目的。具體來講,就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在教學方法的使用和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從不同的角度設置一些存在信息溝的情景,多為學生創造一些人為的外語交際的條件和語境,從而促使學生通過大量的交際學習,逐步獲得交際能力。在交際活動中,交際雙方的角色可互相轉換,每位學生既可進行口頭交際,亦可進行筆頭交際,使信息溝的存在不只是單一型的,而是交疊型的,使聽說讀寫交替進行,全面訓練。這種“四會并舉”的訓練不僅可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疲勞感或焦慮心理,而且可以在形式多樣的交際活動中有效地促進語言習得。
三、巧用信息溝,優化交際教學的幾點方法初探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創設制造信息溝,使外語交際教學的課堂“活”起來,以下是我經常進行的幾種教學創設
的方法。
1.創設討論主題,引發信息溝
此法較適用于課堂中新課文的呈現階段。教師可依據所學內容引出一個交際的主題。這些主題最好是學生感興趣的或者是熱門的話題。此法要求教師必須既注意學生信息交流的動力也兼顧到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即教師要提出一些并不是預先知道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同時又要將問題向著預先已設定好的知識目標方向進行下去。比如講授《當代高職高專英語》第二冊第三課《HOLIDAY》時,我就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討論,“你如何看待某些西方節日氣氛勝過我國傳統節日”這個主題,學生興奮點上來了,各抒己見,最后教師再向預定的方向引導,節日是文化的一種象征,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更多的宣揚和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
2.創設情景對話,引發信息溝
在學生對教材熟悉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展開各類對話,使學生有強烈的交際需要和交流欲望,讓學生得到更多的交際訓練。對于這樣的方式,教師在組織交際教學中可以信手拈來,避免單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器官來進行交際,從而產生信息溝,讓學生獲得信息的需求更加強烈。經常采用各種不同的交際方法,讓廣大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口語實踐也相應多樣化起來。在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各種道具,同時伴隨著做出各種動作和表情,盡量把真實的交際情景表現出來。
3.運用小組合作,創設信息溝
在《當代高職高專英語》教材中,每一課中都有一部分SPEAKING是用來給學生進行交際的,這就是小組合作活動。在這里,學生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或多人交際。例如,第二冊中的《LOVE》這一課,學生可以根據文中對話的內容進行分角色表演,如“考驗愛情”這一段,三個角色學生表演的就很精彩;也可以分組進行不同觀點的辯論對抗,如“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和“嫁得好勝過學得好”等等。總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信息意見,交流和口語訓練是教學的目的。
4.布置項目化作業,拓展信息溝活動的課外延伸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深化,我們除了在課堂上進行信息溝活動外,也將課外作業從以前的抄抄寫寫改為以項目為主導的作業形式,即讓學生在課外完成與本課主題有關的活動。
(1)調查報告。調查報告信息溝是牛津英語教學中最常見的通過信息的輸入、輸出進行的任務活動。在調查過程中調查者必須通過不斷詢問被調查者才能獲得答案,從而形成彼此之間的信息差,學生就會樂于通過調查進行交際活動。
(2)口頭拼板閱讀。口頭拼板閱讀一般以三或四人為一組。每個學生只讀文章的一部分,在理解的基礎上復述給小組其他成員聽。通過共同分享各人所獲得的信息,其他成員可以針對自己聽不懂的地方,提出相關問題要求解釋。由于每個學生所掌握的信息有限,他們渴望從同伴那得到更多信息,因而饒有興趣的聆聽。拼板閱讀較之開火車式的復述全文效果要好。
實踐證明,項目化作業存在信息差,在所設計的任務中,學生必須通過交流,才能掌握所涉及人物的不同信息,進而完成任務。因此,項目化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促進英語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使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審美情趣、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都得到發展。
總之,只要教師能真正樹立起以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為目的的觀念,充分發揮課堂活動組織者、監督者、啟發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將傳統的師生之間的教學信息傳遞轉化為學生之間和學生自身的教學信息傳遞,達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相互合作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就一定能依據各自教育對象的不同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為實現課堂真交際而創設信息溝的辦法。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外語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胡春洞,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張琦.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的“信息溝”.
[4]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盛躍東.當代高職高專英語(第二冊).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