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校外美術教育 學生 積極性
每逢周末,我們總能看到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或背著畫板,或背著各種樂器,行色匆匆地走在路上,這都是些望子成龍的家長。現在,利用周末時間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培訓班,已經成了一種潮流。作為一名少年宮美術教師,我經常接觸到這樣的家長和孩子。如何在校外教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家長的要求重新真正成為為孩子自己的興趣。我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核心關鍵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外學習中保持放松的心態。下面,筆者談談在課外美術教學中的教學方法。
一、新穎的課題,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前提
課外教育與學校教學相比,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即教學任務的表現方式的不同。學校教學有固定的教材,每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這勢必給教師和學生一定的壓力,而課外教育的教學任務則可以表現的相對隱蔽,這就給教師和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因此,首先,我從教學課題的選擇上下了很大工夫,讓學生在接觸到課題時,就能感覺到課外美術課與學校課堂的不同,第一時間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為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我經常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掌握孩子們的興趣的動態。例如,近段時間熱播的動畫片中的人物、場景,孩子熱衷的游戲等。從孩子興趣的事物中,挖掘出新穎的課題,并通過各種形式把教學任務巧妙地融入到課題中。一段時間后,學生對課外美術課的興趣明顯提高,這樣才能真正把孩子的興趣激發起來,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二、恰當的情境,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
所謂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組合。教學的情境包括教學的場境和學習的氛圍。在美術教學中,所謂創設情境,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反映兒童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場景以及與之相應的學習氛圍。創設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內在的動力支持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激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內驅力。創設情境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心理水平,根據教學目標,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幻燈或繪畫再現,音樂渲染、游戲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情感、美感,生動形象的特定氛圍,以激起學生的創作興趣、熱情。其次,要讓學生體驗情境,通過參與各種游戲、表演、唱歌、聽音樂、談話、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主動積極地從事創作活動。
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小動物、寓言、童話比較感興趣。以游戲性活動學習方式為主;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卡通明星,生活中的事件比較感興趣,主要以活動性、合作性學習方式為主。
三、積極地評價,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動力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美術教師,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們極其興奮地把作品拿到你的面前,眉飛色舞地向你講解他的創意。他們的意圖并不是讓你指正缺點,而是希望聽到你的表揚和肯定。兒童美術創作表達的是兒童自我的思想情緒,屬于最原始的思維,這種思維惟兒童獨有。因此,教師對兒童創作進行評價的,要順應兒童的思維,尊重兒童的想法。評價作品時要以表揚為主,要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用激勵性的語言給以肯定和鼓勵:“你真棒!”“顏色真漂亮!”“你這個想法真有創意”“你觀察得很仔細”“你畫的人很夸張傳神”……使學生獲得喜悅和滿足。這種喜悅和滿足會進一步產生自我激勵的心理狀態,自信心也會隨之產生。
在美術教學中,筆者將繼續以此課題為研究和探討目標,在實踐中發現規律,總結經驗,進行教學改革,更加全面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福建福州臺江區少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