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文化是在學校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文化形態,它具有的獨特的創新性,對文化的創新和對人的創造決定了它在高校創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校園文化活動來營造創業文化氛圍,開展創業實踐,組織創業設計競賽,成為開展高校創業教育的有力措施。
【關鍵詞】校園文化 創業教育 途徑
高校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人文生態環境,它對人的精神、思想、知識、能力和素質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尤其在校園文化的創新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校園文化解析
1.校園文化的概念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有意無意形成的獨特的文化形態,它是以校園人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大學精神為核心和靈魂的一種群體文化。
2.校園文化的種類
校園文化從種類上來說,可以分為校園的物質文化、組織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層面。物質文化層面包括教育場所、校園環境、設備設施等。組織制度文化層面包括組織的層次和形態、規章制度以及角色規范等。精神文化層面有認知的成分、情感的成分、價值成分、理想的成分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就構成了某一學校的獨特校園文化風格。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隱性課程,起著以學科教學為主的顯性課程所無法替代的熏陶、浸潤作用,共同完成對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塑造。
二、校園文化在創業教育中發揮的作用
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形式,是創新就業教育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它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教育。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獲得需要長期的培植、熏陶和積淀,校園文化因其固有的特性使之在創業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
1.校園文化的創新性
校園文化有諸多特性,但與創新相關的特性表現在自由創造性、前矚輻射性和活潑多樣性。自由創造性就是體現大學精神之自由求索的學術精神。自由的實質在于創造,只有創造性才能真正揭示人的自由的本質。前矚輻射性是指校園文化所體現的文化理念、學術思想乃至生活方式都引領時尚、不落俗套。大學生正處在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校園文化活動使他們成為行為主體、角色主體,他們試圖通過自己的創造去改造現實、改造社會。活潑多樣性是指大學校園內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鍛煉自己的舞臺。她的意義在于,要在每個學生身上都喚起他個人的人格獨立性。這恰恰是創業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創業心理品質。
2.校園文化活動對文化的創新
高等教育在今天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科學研究、創新文化,而高校校園文化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創新文化已成為其重要的文化使命和文化任務。大學生有著推動人類文化延續和發展的強烈使命感,既有對傳統文化的自覺認同,又有對舊文化的批判;既有對傳統文化精華的開闊接納,更有對外來文化的熱烈追求。這是校園文化得以創新的最鮮活的精神動力,也是大學生主體的創造性得以發揮的深層動因。
3.校園文化活動對人的創造性
校園文化對人的創造突出地表現為大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特別是通過自主創造性的活動培養創造能力。而檢驗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尺度就是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培養具有獨立人格、競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人才。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本質上是作為主體的大學生在校園文化實踐中的自我運動、自我追求、自我實現的全過程。校園文化給予大學生的是獨立人格的思維空間,讓大學生在寬松的學術氛圍、浩瀚的知識海洋和創造的樂趣中,實現全面發展和個性塑造。
因此,校園文化固有的創新特性、對文化的創新和對人的創造決定了它在創業教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既體現為一種觀念,一種精神,也體現在學校的制度和物質環境中,它對創業者素質的提高具有整體引導功能,具有點滴滲透的效果。
三、通過校園文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
良好的文化環境是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師。如美國的硅谷、我國的清華大學創業園等就提供了一個良好創業文化環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把創業教育寓于校園文化建設中,對學生思想行為可以產生持久而深入的影響。通過校園文化來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重在營造創業文化氛圍,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從而塑造其創業心理品質和提高創業能力。
1.營造創業文化氛圍
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的各種形式,貫穿“創業、創新、創造”的主題,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成功的創業資源,組織成功創業報告會、創新論壇等活動,用成功的創業經驗激勵和鼓舞學生的創業熱情,增強學生的創業信心和決心。廣泛宣傳創業知識,廣泛開展演講賽、辯論賽、征文等活動強化學生創業意識。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業沙龍”和“心理訓練”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心理品質。
2.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真正的創業實踐開始于創業意識萌發之時。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是學習創業知識的最好途徑。如通過課余、求職體驗、參與策劃、參與市場調查等,幫助學生增強積極進取的創業觀念。這些不拘一格的實踐形式,有利于發揮大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開創性,展示他們的才能,同時為大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自主創業、鍛煉能力的機會,也培養了效率意識、競爭意識、服務意識等創業者所必備的基本素質。
3.組織創業設計競賽
創業計劃競賽是一種見效快、收獲大,行之有效的創業教育方式,是引導大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培育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國外和我國的創業教育活動大都源于創業設計競賽。它是根據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開發設計各種科技創新創業活動項目,提升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實踐創業的能力。它主要借助角色性、情景性模擬來完成。這些年來,共青團組織一直舉辦“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和課外科技作品競賽,這不僅在大學生創業培訓、能力培養等競賽活動方面取得成效,同時在引導大學生開展團隊創業實踐、進行科技項目轉化等實際運作層面上大大推進,為今后就業和創業奠定牢固的能力基礎和心理基礎。
因此,利用校園文化,大力開展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既營造了學校良好的文化氛圍,又增強了學生的個體能力,是現代教育中極具特色的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1]徐華平.創業素養: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J].思想#8226;理論#8226;教育.2004,(4):23.
[2]田建安.試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04,(9):114.
[3]張煦春.高校校園文化與創新[J].當代青年研究,2004,3(B):23.
[4]吳起華.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2):66.
[5]徐淑紅.對體育院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的探討[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4,(5):39.
(作者單位:吉林長春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