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2005年、2006年《高級英語》試題的類型和題型,可以看出其命題特點是分離式測試和綜合性測試相結合,內容覆蓋面廣。與2005年試題相比,2006年試題在分離式測試題/綜合性測試題比例安排方面更合理,題型更靈活多樣,設計更科學。
【關鍵詞】《高級英語》 測試類型 題型
一、前言
在我國,自學考試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既取得了豐碩成就,為國家培養了大量有用的人才;同時,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根據國家自學考試辦公室資料介紹,2000年以來,全國報名參加自學考試的學生人數逐年下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例如,全日制大學擴大招生規模、管理方法落后等。其中,考試命題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是最重的要原因之一(朱滿超,2004:59;么莉平,2005:31)。如何改進自學考試命題、提高試卷和試題的編制質量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研究任務。《高級英語》是甘肅省高等教育英語專業自學考試的主要考試科目之一。本文試圖通過分析2005年、2006年《高級英語》試題題型變化,評價《高級英語》命題質量,探討如何優化試卷題型結構,提高試題編制質量,科學、公正地考核和評價學生
的學習效果。
二、語言測試題型的選擇
語言測試題型的選擇有兩個依據。一是測試的類型。測試類型反映出不同語言觀——對語言
本質的認識的。分離式測試體現的是結構主義語言觀——語言是一個知識體系,把語言知識和能力分解成若干小的單位,然后設計相應的測試題目。例如,語言知識可以被分解成語音、語法、詞匯,語言技能可以被分為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它強調對語言各要素進行獨立分析、測試。分離式測試的優點是答案明確,評分客觀,容易保持測試的信度。但是,單項語言知識的總和不等于對語言全面的掌握。對語言成分的分離式測試并不能測試一個人的整體語言水平;分離式測試常采用多項選擇題題型。
綜合性測試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其優勢是能夠全面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缺點是評分標準不易把握,易受評卷人主觀印象的影響,降低測試的信度。此外,評卷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大規模的考試尤其如此。完形填空、聽寫、翻譯、作文等都是綜合測試常用的題型。
交際性測試以社會語言學為理論基礎,倡導語言是交際的工具,關注的要點是交際過程中的語言使用(Heaton, 2002)。Hymes(1972)、Canale和 Swain(1980)、Bachman(1990)等人對“交際能力”概念的提出、界定和發展,為交際能力測試提供了指導性思想:語言能力不僅包括詞匯、語法等知識,而且包括使用得體的語言完成交際任務的能力。交際性測試主要考查學生在不同語境中運用語言知識達到交際目的的能力(王鳳英,2005:33)。常采用的題型有多項選擇、選擇搭配、判斷正誤、填空、寫作等。在交際性測試中,選擇題的答案不僅要求語法正確,而且要符合社會規范,即要得體。
選擇題型的另一個依據是教學目標。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那么題型的選擇應強化、促進這種能力的培養(李紹山,2005:73)。
語言測試中,題型選擇的好壞,結構的合理與否,可能會影響到學生語言能力的測量。題目設計人員不僅要認識到這一點,而且要將其影響盡量減小到最低程度(劉潤清,韓寶成,2000:37)。下面,筆者將對比分析2005、2006年《高級英語》試題類型和題型變化,為命題教師改進試卷結構、提高命題質量提供有用信息。
三、試題類型分析
表1和表2顯示的是2005、2006年《高級英語》測試中分離式試題和綜合性試題的分值分布情況。表1顯示,2005年試題中,第一、二、六題屬于分離式試題,均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分值比重共占60%。第三、四、五、七題屬于綜合性試題,形式是回答問題和翻譯,分值比重占40%。分離式試題(選擇題)比重比綜合性試題大20%。根據表2數據,2006年試題中,分離式試題分值比重下降,綜合性試題比重上升,二者各占總分的50%。其中,綜合性試題除了有翻譯和回答問題外,還增加了完形填空題。

如上文所述,分離式測試雖然具有評分客觀、同時測量多方面語言知識、覆蓋面廣的優點,但它的弊病是,只能測量學生的語言接受能力,不能測量語言輸出能力。而且,采用選擇題形式,容易產生猜測。學生可以利用概率預測,即使不會也得四分之一(如果有四個選項的話),甚至二分之一的分數(如果僅有兩個選項)。所以,要全面、準確測試學生的語言能力,測試中分離式試題的比例需要控制,不能太大。在當前社會對英語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日益增高的形式下,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考查。從這一點來看,2006年《高級英語》試題比例更趨合理,能更全面測量學生的語言能力。
四、考試內容及題型
根據表3、表4顯示的考試內容、題型及分值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兩次測試的內容覆蓋面較廣,考察了語法、詞匯、閱讀理解、翻譯和寫作等知識和技能。但兩次測試中,不同內容所占分值比重有差異。2005年試題中,詞匯知識分值比重最大,高達40%,其次是翻譯,下來是閱讀理解,寫作僅占10%。顯然測試的重點是詞匯知識。2006年試題中,最顯著的變化是增加了綜合知識的測試,分值比重占12%。詞匯知識分值比重下降到30%。翻譯分值比重也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下降2%),閱讀理解和寫作分值比重不變。顯然,2006年試題從測試內容上比2005年試題覆蓋面更廣,更注重綜合能力的測試。

從采用的題型看,兩次測試主要選用了選擇題、英漢互譯和回答問題等,題型具有一定多樣性。在詞匯選擇題和回答問題的設計方面,2005年和2006年試題有細微不同。首先,2005年的第一道詞匯選擇題中,給出20個備選單詞,20個帶空格的單句,學生根據句意選擇恰當的詞完成句子。這種選擇題的優勢是覆蓋面廣、使用方便。但其弊端是,學生只要給出其中19道題的正確答案,那么最后一道題學生即使不會做,也能得出正確答案。這一問題在2006年試題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同樣是選擇題,命題者給出了24個備選單詞,但卻只有15個帶空格的句子。學生需要從24個單詞中選擇出15個正確的答案。這樣更能測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其次,回答問題的設計也不同。2005年的試題中,有5個獨立的問題,內容涉及基本常識、英美文學基礎知識和個人觀點陳述。學生可以用簡單的一兩句話來回答問題,也可以展開論述。但是,由于題目數量較多,學生不太可能做長篇幅、連續的表達。2006年的試題中,只給出一個問題“得體的談話中應該避免什么樣的話題?為什么?”要求學生回答并展開論述,字數要求在80~100之間。要完成這個問題,學生不僅需要考慮如何措辭、組句,還要考慮如何謀篇布局,有條理地組織、表達思想。它從考察學生句子層面的語言表達能力上升到了語篇層面表達能力的考察。由此可見,2006年試題的設計不僅利于測試學生語言知識的廣度,而且在知識深度方面也有更進一步的要求。
此外,與2005年試題相比,2006年試題中增加了完形填空題,題型更加靈活多樣。完形填空是W.L.Taylor在1953年根據格式塔心理學發展而成的一種語言測試形式(劉潤清、韓寶成,2001)。完形填空將一篇文章有規律地或者由命題人員根據測量目的任意刪去一些詞或詞組,讓學生參照上下文將空缺補足(王鳳英,2005:34),以此來綜合測試學生的閱讀能力、詞匯、語法和篇章結構知識。完形填空可以采用定距刪詞完形填空,也可以是合理刪詞完形填空,還可以是選擇式完形填空。2006年《高級英語》試題中采用的是選擇式完形填空,它的特點是試題難度降低,答案唯一,評分準確、客觀,利于保障試題信度,但卻會影響到試題的效度。盡管如此,完形填空仍能較有效地測量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由于完形填空題的增加,2006年試題中綜合性試題比例上升,可以更好地考察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五、結束語
總體而言,《高級英語》命題科學合理,內容覆蓋廣,實現了分離式、綜合性測試的有機結合,并逐步側重綜合能力的測試。相比較而言,2006年試題的比例安排更合理,題型更靈活多樣、設計更科學。
要全面、客觀、科學地評價命題質量,單靠試卷結構分析是不夠的。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分析《高級英語》試卷的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才能最后得出科學結論,為命題教師提供可供參考的有用信息。
參考文獻:
[1]朱滿超.關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現狀的分析[J].成人教育,2004,(4):59.
[2]么莉平.淺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目前存在的問題[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5).
[3]Heaton,J.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4]Hymes,D.H.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J. B. Pride, and J. Holmes.(eds) Sociolinguistics [C].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1972.
[5]Canale M Swain, M.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J]. Journal Applied linguistics, 1980.
[6]Bachman,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7]王鳳英. 測試類型、題型及題型功能 [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
[8]李紹山.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與語言測試設計[J].外語界,2005,(1).
[9]劉潤清,韓寶成.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0701B-14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