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攝影專業招生都以美術考核為準,這樣就大大限制了不會畫畫的攝影考生擇校的范圍,筆者分析了攝影和繪畫的聯系及高考現狀,闡述了攝影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攝影專業也應有相應的攝影統考。沒有繪畫觀念的束縛,才會推動我國高校攝影教育和攝影藝術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攝影 繪畫 美術 高考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人才培養教育工作暴露出了高考制度不夠完善、招生政策不夠成熟、專業設置不盡合理等方面的問題。本文試圖就高校攝影教育的招生、專業設置等方面問題表述筆者的觀點,希望能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和研究高考的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心,盡快實現高校攝影專業的招生統考、單獨招生、專科培養教育,為有志學習攝影的人才提供專業的深造機會和舞臺,加快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
一、發展攝影專業高等教育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攝影起源于繪畫。早期人類一直期望能將看到的事物記錄下來,繪畫雖然是其中的一種,但過于繁復,難于掌握。人類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找到了另一種記錄影像的方式—攝影。攝影的記錄方式是直接的,它有著數學般的準確性。1839年8月19日,法國公布了達蓋爾的銀板攝影術,標志著世界攝影術的誕生。
隨著現代攝影藝術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高科技在攝影藝術中的應用,使其達到了空前的完美時代,尤其是攝影藝術在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娛樂等各個領域的廣泛運用,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從業人員由淵博的專家學者、普通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廣大的業余愛好者相結合,形成了擇業專業化、從業職業化、行業產業化的社會分工格局,使得攝影藝術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追捧的學習目標。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支撐攝影業的迅猛發展,使悠久的攝影文化藝術得以傳承、發展、豐富、提高。
二、確立攝影專業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其固有的特點決定的
攝影與繪畫的共同之處都是“對生活的領悟,對現實的體味”。攝影與繪畫之間的相互吸收、借用、融匯,可以創造更多的藝術形式和效果,二者的交融將是一種長期的文化現象。同時,攝影又從文學、戲劇、音樂、雕塑、建筑、書法等藝術門類吸取了大量的營養,逐步成為具有獨立個性的藝術門類。攝影和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也有很大的區別:
1.創作使用的工具不同。攝影藝術在整個創作過程中,要借助科學技術、機械電子、數碼影像、暗房工藝等才能完成。而繪畫則需要一支畫筆、一張紙再加上顏料,便可隨時、隨意境創作。同時能繪畫的人不一定會攝影,而會攝影的人不一定會繪畫。
2.創作過程的不同。攝影的獨特性,在快門開啟的瞬間完成作品。畫家、雕刻家、建筑家、作曲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有一個時間過程,作曲家可以用很長的時間來譜寫一支曲;畫家甚至會用一生的精力來完成一幅畫。
3.影像反應效果不同。攝影和繪畫創作都是把三維的空間景物變成二維的平面作品,但得到的效果卻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在感染力方面,攝影更接近真實,是繪畫及其它視覺藝術所望塵莫及的。而繪畫更強調自我感受,注重在用畫紙上的色彩和線條加以引導和溝通,通過朦朧而多方位地思維為人們所感知。
4.記實收藏的容量和時空跨度不同。繪畫作品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根據特定的環境和主題而構思的定格式的藝術品。記錄空間和范圍有限。而攝影以其特有的工具,特別是現代攝影設備的運用,可以將宇宙收于眉宇之間,將人間百相、名山大川、奇鳥怪獸藏于方寸膠片和芯片中。并以其特有的氣度展示給人們,讓觀賞者領略到大自然的雄偉壯麗、純真自然,感受到世界文明上下千萬年的燦爛文化,這是攝影的藝術美特有的奧妙所在。
正因為攝影藝術不同于繪畫等其它藝術,其特點己從美術的大家庭中以其特有的個性游離出來,并在社會發展、人類文明、科技進步、教育衛生等領域中廣泛地被采用,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確立攝影專業教育的應有位置。
三、高考改革是解決攝影專業在高等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唯一對策
從20世紀50年代上海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到1960年長春電影學院等先后開設攝影課,標志著我國攝影高等教育的開始。新時期十年,攝影高等教育進入了較快的發展時期,從2002年開設攝影專業的高校招生情況看,專科、本科至研究生層次的院校就有37所,其它層次的職業教育在全國各地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比起全國數千所高等學府,無論是數量還是比例,都與攝影業的發展不相適應,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受繪畫觀念的束縛。中國攝影界對待攝影與繪畫藝術的態度,總是考慮它們的相同之處,而歐美同行考慮更多的則是它們的不同之處。事實證明,成功的攝影家都是沒有繪畫觀念的束縛,或者是擺脫其束縛的成功人士。而很多的中國攝影家以及相關的攝影教學、報刊、組織機構等的工作模式,總擺脫不了繪畫觀念的束縛,這可能是中國攝影高等教育發展緩慢的首要原因之一。
2.專業設置模糊。目前我國高校開設的攝影專業甚少,且大部分是在美術類院校,也許因為攝影是在繪畫基礎上產生的原因,一部分專家也認為攝影專業考生的考核應當參照美術考核標準。
3.攝影專業招生統考“名不正言不順”。目前,我國高校在招收攝影專業的考生時,不論是實行全國統考的,還是自主出卷的省份和地區,考核內容大約有下列三種情況:(1)只考美術知識;(2)美術和攝影知識相結合;(3)考攝影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知識。
現在,大部分高校采取的考核方式是第一種,部分高校采用第二種,只有極少數高校采取第三種,主要有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等。
4.師資隊伍人數少,結構不合理。高校專業攝影教師太少,既要教理論,又教作品欣賞及創作,還要負責暗房相關工作。有的是“半路出家”,還有的是兼職,專業結構不合理。
針對我國高校攝影教育的現狀,許多高校攝影教育工作者及關心我國攝影高等教育的人士提出:高校攝影教育必須是全面的素質教育為前提,攝影教育肯定是全面素質教育有機的組成部分。
令人欣慰的是,據筆者調查了解,湖南省2007年攝影攝像類專業實現了專業統考;2008年福建省將攝影類歸為其它美術類實行專業統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其它省份也會逐漸實現攝影類專業統考、招生和專業教育。
因為己經有專業統考的“先河”,加之攝影專業的特點和作用,盡快實現高校攝影專業統考,單科招生、專科培養教育的問題呼之欲出。只要堅持用不斷改革的理念作指導,使攝影擺脫美術藝術思想的束縛,認真總結己經實行攝影專業統考、單招、專科教育的院校的經驗,根據攝影業的發展需要盡快制訂規劃,組織培養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構建高校攝影專業的教育體系,真正使高校攝影專業的學歷教育和素質教育能夠名正言順。
參考文獻:
[1]劉榜.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中國攝影出版社,2003.
[2]彭國平,張宗壽.大學攝影基礎教程.浙江攝影出版社,2005.
[3]盛希貴.新聞攝影高等教育的尷尬與前景——兼論新聞傳播學高等教育的改革.
(作者單位:江蘇泗陽致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