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校學生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數學的學習表現更差。為了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必須學好文化基礎課。基于此,本文圍繞“課堂數學生活化,學生生活數學化”展開討論,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生活,探討如何生動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課堂教學 生活化 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創新學習的主渠道, 是開展教學創新的主陣地。體校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數學基礎差。針對這些特點,我校數學組圍繞“課堂數學生活化,學生生活數學化”這一課題,開展了一系列有聲有色的活動。嘗試著將被動、枯燥、死板的課堂慢慢轉化為生動、活潑、有趣的舞臺。在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下,營造寬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課程改革的春風已吹遍整個教育界,它對于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來說,其意義都是十分深遠的。它影響的不是某個學科,而是所有課程。為此,參與其中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不斷思考,不斷探索,經常反思,時刻調整,以求不斷提升。對于數學教學中,如何擺脫“束縛和枯燥”,讓數學課鮮活起來,本人也一直在實踐和反思。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
課堂活力的根源在于學生。有的數學教師習慣于主宰課堂,如果在課堂上不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講概念和習題,課后心里就會覺得不踏實,總是擔心學生沒有掌握。因此,把數學課上成枯燥的理論課和單純的習題課是毫無疑問的了。有的教師則在課堂上講的既精又細,也仍放心不下學生運用理論和練習的情況。于是,大量的機械性作業便是理所當然了。我認為數學教師必須徹底擺脫陳舊教學觀念的禁錮,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必須時常給自己“洗腦”,積極實踐《數學新課程標準》,精學他人長處,善于處理教材,深挖教材內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如果我們的課堂活了,學生樂了,就不愁教學質量上不去。
按照課改的要求,圍繞“學生生活數學化”,課堂上要允許學生“插話”和“討論”,鼓勵他們發表不同意見、提出問題。只有敢提問題、會提問題,才說明學生在主動學習。因此不管學生提的問題多么簡單,老師都要耐心細致地講解。老師一定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另外,教師還要多創造機會與學生接觸,和他們常談心。在他們遇到困難、挫折時,教師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鼓勵他們戰勝困難,長此以往,教師就會和學生像朋友一樣相處,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賴,從而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產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
二、了解學生,走進生活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每堂課從學生熟悉和關心的情境問題入手,經合作交流、逐步拓展,再回到數學問題中來,步步深入,體現個性。這種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設計和教法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學生們參與其中,樂于其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技能。
要真正實現“學生生活數學化”,我認為首先還是要將“課堂數學生活化”。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按照課題思路,我嘗試著上了一堂數學課,其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已知a、b、c 都是非負整數, 且28a+30b+31c=365, 求a+b+c的值。初看起來, 一個方程三個未知數難以求解。請學生仔細觀察談論,就會發現代數式中系數與常數項28, 30, 31, 365, 聯系生活常識, 恰好是一年中的月份, 即二月及小月和大月的天數以及全年的總天數, 而小月的月數是4, 大月的月數是7, 因此有a=1, b=4, c=7。從而a+b+c=1+4+7=12。本例說明數學來自于實踐, 數學與生活實際密不可分。
三、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學習效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成功的體驗是學習興趣的源泉。初中生表現欲望
強烈,他們期望自己的才能得到展示,同時渴望得到同學們的認可,尤其是教師的激勵和贊揚是他們實現持續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的有效保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敏銳的眼光隨時捕捉學生身上每一閃光點,不失時機地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成功的歡樂,幫助學生形成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利用直觀教學把理論、書本知識與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在教學中,除了使用幻燈機、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手段外,也可利用直觀教具和手工制作等教學媒介,把教材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讓學生進入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喚起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
其次,開展小組活動,創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情境。課堂中的小組活動是學生的獨立活動。每個學生都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積極主動的協調者和創造者。教師從傳授者轉變為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小組活動不僅為每個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創造機會,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
另外,要營造積極氛圍,激勵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熱情。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欲望,并積極投入狀態,從而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盡量創設一種集溫情、友情、親情于一體的課堂氛圍,以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親切生動的語氣、形象活潑的手勢,使學生如沐春風,不知不覺親近教師。學生處在無拘無束、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的狀態之中,就能綻放出燦爛的智慧火花。
最后,要加強師生交往,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空間。如在呈現新的概念或理論知識時,通常利用實物、圖片和多媒體等手段設置一個情境,然后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探索把知識展示給學生,并進行練習。
我是教改的參與者和實施者,因此,我體會頗深。通過教改,使我深深地認識到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新形式下的數學教學應該更切實做到讓學生積極參與,寓學于樂;而作為教師也不再只是會說書的“孔夫子”,而應該是會唱、會跳、會導、會演,具備多方面素質的藝術家、教育家,要有永不熄滅的激情,要有強烈的感召力,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和打動學生。具備了這樣的素質,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才可能培養出具有全方面素質的學生。我們應該繼續高舉教學改革的大旗,勤奮務實,勇于開拓,將新時代的數學教學不斷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孔勝濤.多元智能理論對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7,(4).
[2]李文英.創新教育在體校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教學.
[3]彭鴻舫.論數學教學中學習動機的激發[J].中國成人教育,2007,(5).
[4]張碩,石俊娟.關于中學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思考[J].數學通報,2007,(11).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體育學院附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