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是指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恰當地運用提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活躍課堂氣氛,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教學中,對課堂提問還存在著一些誤區。
【關鍵詞】課堂提問 誤區 教學方法
課堂提問是指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恰當地運用提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活躍課堂氣氛,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教學中,對課堂提問還存在著一些誤區,從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課堂提問的實際功效,進而影響了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啟發式誤區
在新課程理念下,啟發式教學被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啟發式教學的本質內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啟發誘導下,主動獲取知識,發展智能,陶冶個性,形成完滿人格的過程。其目的是構建和塑造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使學生愛學習的目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視“啟發”為“問答”,認為問題提少了就是“灌”,就是注入式教學,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向學生提出大量問題而不做任何啟發,只是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進行師生問答。以為這樣就是“啟發式”教學,結果收效甚微。這種狀況長期持續下出,會造成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不愿意也無須動腦筋,最終會導致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意識的喪失。其實,這不能算是啟發學生,而只是在考查學生。“啟發式”教學不能只籠統地向學生提問,當學生對老師所提的問題感到棘手的時候,教師可以來用“化整為零,化難為易,各個擊破”的方法啟發學生。
二、輻射性誤區
“面向全體學生”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理念之一。然而,有不少教師往往喜歡提問少數“尖子”學生,而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總是怕他們答不出或答不正確而避開他們,“尖子生”成了課堂上回答問題的“常客”。這就使得大部分學生在教師提問時不是積極地去思考,主動地參與,而是把自己當作局外人,導致他們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每況愈下,所有這些都是與“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程理念相違背的。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提問的“面”,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目的地選擇不同層次的提問對象,并注意用適當的語言提醒其他學生認真聽。如“現在請××同學來回答,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回答得是否正確和完整,然后談談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和責任。
三、設計性誤區
目前,由于各種原因,許多課堂提問的問題設計得不盡合理,教師問題是提了,可卻收效甚微,主要表現有:
1.問題要有思考性。思考性是提問的價值所在。如果提出的問題學生都答不出,或不需思考就能回答,那么,這樣的提問就會失去其應有的作用。
2.問題的設計要有新異性。許多課堂問題都沒有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動機,使問題有真正吸引學生的力量。問題設計內容過于陳舊,形式單一,缺少爭論性。
3.問題的答案要具有開放性。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由于太在意讓學生獲得正確答案,往往只提一些封閉式的問題,阻礙了學生親歷思維的過程,剝奪了學生進一步動腦思考的機會,影響了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四、情景性誤區
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由于師生在課堂中所處的地位各不相同,師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的同時,必須積極營造一個理想的溝通情景,對學生要思考、回答的問題有所幫助,降低問題難度。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就必須與學生進行反復的討論,要以更佳的論據來說服學生,而不是采取任何強迫性力量要求學生,即教師不能以武力或者憑借自己的權威去強迫學生,而應以講道理的方式與學生討論,嘗試在互相提出理由的過程中說服學生,從而使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同時,在創設情景時,教師還要注意角色的轉換。從各種教學觀摩、評比活動中不難發現,在課堂教學中,很少有學生向教師提問的,提問似乎成了教師的專利,這是不正常的。南宋教育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疑。”著名科學家李正道也指出:“什么是學問?就是要學怎樣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答”,更要重視指導學生“學問”。為此,教師要注意經常轉換角色,在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上下工夫,為學生“生疑、質疑、釋疑”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
五、評價性誤區
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評價就應該做到:
1.以表揚為主。批評也要體現愛心,不能出現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字眼,若遇到“會說想著說,不會說搶著說”的現象,教師也不應“怒形于色”,而應循循善誘。
2.鼓勵求異。應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不要輕易下“不正確”、“錯誤的”等結論,即使因課堂時間有限不能進行深入探究,也應該在課后給學生有所交代。
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有經驗的教師從不放棄回答問題的任何一個學生,即使多次啟而不發,也請學生先坐下,讓他聽別人的回答,然后請他復述一遍。這種評價方法對轉變差生、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4.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不要把評價變為教師的專利,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問和評價活動,使學生不僅感到“教師在教”,也要感到“自己在學”;不僅是教師“要我學”,而更多的是“我要學”,可以說對課堂提問的衡量評價也是師生雙向參與、進行積極教學活動的好形式。
社會發展到今天,素質教育也越來越被人們普遍關注和重視。培養跨世紀的一代新人,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肩負著培育“四有”新人重任的光榮的人民教師,更需要牢固地樹立育人觀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教學規律,通過課堂教學提問這一有效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貴州習水縣桑木鎮土河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