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美術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小學的美術課堂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教學效果也隨之提高。如何讓美術課堂生動活潑,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一直以來是美術教學追求的目標。我認為,需要在新課標理念的基礎上,把美術課上“新”上“活”。
【關鍵詞】新課標 美術課 新 活
在美術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小學的美術課堂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教學效果也隨之提高。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較濃厚的興趣,把美術課上“新”上“活”是教學的根本任務。筆者談一下自己的感受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把教學游戲化、情境化
1.游戲讓課堂動起來。在老師們印象中,美術是靜的,與體育、音樂中的動有天壤之別。然而美術學習也可“活”起來。“游戲”是學生喜歡的活動,能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需求。游戲能激發學生大腦最積極最有創意性區域,把美術活動與創新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新課程美術教材的大部分內容當中,都有一些潛在的游戲內容,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游戲成分,利用游戲教學來促使學生較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取一些“美術大本營”、“猜一猜”、“我是小畫家”等具有美術課特色的游戲名稱吸引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能促進學生不斷地學好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2.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上課時好動、好玩、好發言。如果我們使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充滿兒童情趣,牢牢地吸引住孩子們的學習注意力,調動他們的視覺、聽覺,讓孩子們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豐富多彩的表現。例如,教《熊貓樂園》時,筆者事先把一個熊貓玩具裝入黑袋子里,讓孩子們去猜一猜、摸一摸、想一想,當我把一只可愛的熊貓拿出來時,大伙兒都樂了,孩子的熱情興趣被激發了。筆者接著又擺放熊貓的一些姿態,同時請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熊貓“笨笨”的,真可愛;有的說熊貓愛吃竹葉子等。最后筆者總結了熊貓的生活習性、形狀特征。結果各式各樣的想象躍然于畫紙上,一只
只可愛的熊貓圖展現在筆者眼前了。
二、合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
網絡資源的利用是教育永不過時的話題。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讓學生們及時了解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是活躍小學美術課堂的有效手段。從網上搜集信息制作成聲形并茂的Flash課件展示給學生,不僅把枯燥的文字說明變成了生動有趣的視頻,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美術構思及創造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1.學會比較,提高鑒賞能力。美術是視覺的藝術,運用比較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從多角度對不同作品做比較分析,便于學生認識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并能產生深刻印象,要使這種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應注意精心選擇作品,適時進行啟發引導,講究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通過不同作品比較,加深了學生對美術作品基本藝術形式的認識;有利于釋疑解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2.學會討論,感受美術魅力。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斷。討論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開放教學內容
注意教材內容的開放性,體現鮮明的時代感。美術要拓展教材內容,力求構筑開放的教材內容,提供盡量豐富的與學生生活背景相關的素材,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興趣的需要,從而體現出新穎性、即時性等新的特點。
1.從絕對強調按課本內容習作到允許“虛構”。虛構是對課本內容的拓展,虛構是藝術創造的一部分,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都蘊含著“虛構”的因素,是作者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濃縮—虛構等過程,形成“藝術的真實”。
2.積極訓練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豐富想象力的訓練要與傳統的“雙基”訓練一樣經常進行。訓練題型應進行拓展,除添畫、續畫、組合畫、改錯畫之外,盡可能進行想象型、改畫型、夢幻型、編創型等想象畫活動訓練。這樣的訓練,應不限畫幅大小、不限題材、不限主題、不限形式,有時可以不給題目。表達上也不要求過高,可以任學生的思路盡情馳騁,浮想聯
翩,自由地傾訴表達,以調動學生的內在潛質,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合理利用教學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評價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小學美術課堂上,老師一句不經意的表揚可能會給學生帶來靈感,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起來,而不是縮手縮腳不敢下筆。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在于使學生產生上進心。”學生上進心的來源與教師的激勵密不可分。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各種參與行為應該及時給予積極的反饋,充分給予肯定,使學生在學習過程擁有克服困難后成功的愉悅體驗。同時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自評和互評,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對學生自己思考、想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教師應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贊揚,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繼續大膽想象、大膽創作。
六、從課堂中走出來
1.從生活中去挖掘、尋找素材。“美術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首先,教師要靈活運用教材,善于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收集美術材料,把學生“身邊的美術”引進課堂,拓寬學生的視野。其次,除了要求學生平時留心觀察感受身邊的事物外,還應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實物寫生和現場速寫等,通過學生對生活的親身體驗與觀察,營造廣闊的美術教學空間。再次,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美化生活環境,培養其表現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美術教學中手工制作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會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特別是山區農村有著豐富的天然手工物質材料,如:小麥稈、稻草稈、龍須草等,可以編制出許許多多惟妙惟肖的動植物形態。
2.合理的安排美術欣賞活動。欣賞教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欣賞,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等能力。小學生好奇心強,又敢于創新,提供優秀的、反映生活多方面的美術作品,對他們的創作形式、色彩應用等方面有很大的影響。培養學生幼小心靈欣賞美、感受美的情感,是我們美術教師進行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我們美術教師自身發展的一個需要。美術欣賞可以把課本內與課本外的欣賞作品相結合,對這些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剖析。指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分析作品的結構特征、構思技巧等,培養學生欣賞能力,掌握欣賞方法。讓學生認真地觀察、評價美術欣賞作品,不管是語言表達方面,還是色彩感、構思用筆方面,他們都會得到不少的收獲,都會受到美的陶冶。
總之,美術教學并不是一個枯燥的過程,而是象其他學科那樣,充滿了靈性與活力,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如何讓美術課堂生動活潑,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一直以來是美術教學追求的目標。只要教師端正態度,認真鉆研教材,挖掘自身潛能,積極思考新的教學策略,一定會讓美術課堂更“新”更“活”。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廣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