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使學生學有專長,畢業后能投身于社會經濟建設,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情境教學、直觀教學、操作教學、應用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知識與真理的探求者、發現者,成為學習上的“研究生”。
【關鍵詞】“情境”教學 “直觀”教學 “操作”教學
一、注重“情境”教學
《園藝》教學的情境教學策略的構建要緊緊圍繞新知識的獲得、理解和掌握、應用三個環節去進行。通過教學實驗,筆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種教學策略:(1)問題情境教學策略。根據教材知識要點,創設以學生生活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問題情境,采取學生自主探索與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加以解決。問題情境策略又可分為現實問題情境策略和發展性問題情境策略。(2)游戲情境教學策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游戲活動或模擬游戲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3)實踐活動情境教學策略。圍繞教學內容創設實際操作情境,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或不同角色參與,在解決問題中獲取直接經驗,建構新知識。
二、注重“直觀”教學
所謂直觀教學,就是在教學中以親身實踐或以具體事物、現象以及事物、現象的逼真描繪來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物的表象,從而促進對知識較全面、較深刻的掌握和理解的教學過程。
1.園藝教學中所采用的形象直觀教學手段
園藝教學中的直觀手段是極其多樣的,一般可采用直接直觀、間接直觀和語言直觀等直觀教學手段。(1)直接的直觀:利用活植物,活昆蟲以及它們的標本等進行教學的直觀形式,叫直接的直觀。包括活的植物體,標本,園藝實驗,自然界,人為環境等。(2)間接的直觀:利用人工制作的教具,使學生間接地去認識植物體而進行教學的直觀形式,叫做間接直觀,包括模型、掛圖、黑板畫、幻燈片、教學電影、錄像、多媒體軟件等。(3)語言直觀: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構成教學法的基礎,優秀語言必須具備的條件除了科學性和思想性,就是語言的直觀性,語言的直觀性概括地說就是教學中教師要用最形象化的語言與教具相結合,運用形象思維激起抽象思維,加強第一、第二信號系統之間的聯系。
2.在直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技素質
在職業學校園藝教學中,加強直觀教學,不僅是園藝專業課教學的需要,是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科技素質的有效手段。(1)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園藝學教學中,直觀教學是最常用、最突出的教學方法,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直觀教學以其形象性、生動性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眼觀、耳聞、鼻嗅、手摸,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重要手段。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時,教師一定要告訴學生觀察什么、解決什么,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訓練學生進行有意知覺,在觀察中思考,變被動觀察為主動觀察,提高學生的獨立觀察能力。(2)加強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科技素質的關鍵。在園藝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主要途徑是田間實驗和實驗室實驗,但大量的演示實驗也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可以從中學到科學實驗的方法、實驗的設計、材料的選擇、藥品和儀器的配制、操作的要領、數據的整理、現象的分析、結論的推斷等。在演示實驗中,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學習實驗的技能和技術,如果樹的嫁接,可讓學生設計嫁接步驟,教師引導分析,學生按照自已的設計步驟進行操作完成。(3)加強參觀教學,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
三、注重“操作”教學
1.動手操作教學模式的界定
動手操作模式是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子模式,從屬于主體性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師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來設計問題情景與操作內容,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與教師提供的定向指導中,通過動手操作學具探究教學問題,獲得教學結論,理解教學知識,從而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2.動手操作教學模式的應用
(1)精心選擇操作內容和典型恰當的操作工具。①操作內容:操作活動教學模式比較適合于可物化,實用性的園藝學知識的教學。從操作的難度上講,要注意選擇能被學生所接受的內容。從操作的內容上講,要注意與教材的教學要求相吻合。例如,花卉的上盆、果樹的嫁接等。②操作學具:要注意選取典型恰當的學具,使其在教學中發揮最佳的效益。例如,在學習種子的結構時,可以選擇具有典型特征的菜豆種子,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種子的結構。
(2)創設有效的操作活動,提高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①明確操作目的:學具操作是一種定向的心智活動,其方向決定于教學目標,其過程和結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質特征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所以,在學生動手操作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操作目的;要把教學內容“物化”成有結構的材料;要精心設計操作程序和指導語,讓學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操作中要加強巡回指導,使學生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切實為突破教學難點服務。②創設有效的操作情境,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教師要重視學生操作,真正的放手讓學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讓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讓操作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讓新知識在學生操作中產生,讓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學生的操作,你會發現,學生也是一個創造者。例如,柑橘的嫁接,筆者放手讓學生按照實驗內容進行操詐,但要想辦法知道嫁接成活的原理,有的學生在操作步驟中發現,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要對準,推測形成層的結合是嫁接成活的原理。有的學生通過操作發現,接穗椏柑和砧木枳殼都是蕓香科,推測親緣關系是嫁接成活的原理。有的學生則分析為什么用三刀法切接,成活率最高,從而發現形成層的對接是關鍵。學生通過操作,發現的新知,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這樣的操作活動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現欲望,有利于挖掘學生潛在的創新潛能,同時也加快了學生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進程,使操作活動落到實處。
四、注重“應用”教學
《園藝》專業課在教學中應重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教學中的重點應該是對知識的深化理解或綜合應用,特別是能把學過的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與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必須還學生主動學習的權利,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知識與真理的探求者、發現者,人人成為學習上的“研究生”。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動手操作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直觀教學模式、應用教學模式等僅僅是其中的部分途徑,處于起步、探索階段,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戴湘輝,賈平靜.種植技術(上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湖南安化縣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