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初三進入高一,是中學外語教學的一個轉折點。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一直是困擾高中英語教學問題的一大難題。探討初高中英語銜接問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同時讓高中英語教師更有效地進行英語教學。
【關鍵詞】初高中英語 銜接 教學起點
一、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筆者認為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
1.課堂用語英語教學難度大以及課堂教學起點高難度大
由于一些學生語音和聽力水平不高,不能適應高中教師在課堂上基本使用英語。主要原因是在初中時,過分強調基礎知識和語法的操練而忽視學生的語音和聽力訓練,從而導致學生聽力的基本技能差,給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另外大部分高中老師沒有從事過初中英語教學,教學起點難免會比學生的實際水平高,不管是在課堂用語還是知識點講解方面都會有意地拔高難度。這樣無形中給高一新生心理造成巨大的壓力。
2.學生自學能力差,特別是預習和復習能力
初中生學習英語的習慣大部分是被動地跟著老師學,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自學的能力。僅僅停留在簡單的重復層面。高中英語課文篇幅較長,需要學生及時預習,在老師講解之前先解決一些單詞的拼讀和文章的理解。而這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要求較高,因此當他們剛進高中遇到老師提出預習要求時,很多學生只是簡單地找出生詞而已。另外初中英語內容有限,部分學生只要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進而沒有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而高中內容大大增加,如不能及時復習鞏固必然會給以后的英語學習帶來困難。
3.教師現有的知識結構和新教材要求脫節
由于初中英語容量較小,內容較為簡單,初中教師要進行知識結構的調整比高中教師要快;而高中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很多教師沒任教過初中,對初中英語的知識結構只是粗略地了解,沒有進行細致的研究和探討,更沒有在教學中實踐,因此授課與新教材要求脫節,使得學生學如“霧里看花”,老師教得“事倍功半”。
二、幾點建議
針對以上三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有目的地為學生查漏補缺
教師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扎實的查漏補缺,邊上新課,邊復習初中知識,特別從語音、語法方面補缺。按教學大綱和學校工作計劃,按時上新課,既能使優生在學習的難度、深度和廣度上有充實感;又能使差生對新課文中體現的語言基礎知識有個認知過程,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再鼓勵他們課后加把勁,努力跟上。具體表現在:
(1)抓音素和拼讀規則訓練,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打下基礎。據了解,由于中考不考國際音標,平時單元考、期中考、期末考也自然刪去了與音標相關的題型,因此,大部分學生音標知識相當薄弱。要使學生改變不適應高中階段英語學習的被動局面,必須從提高語言基本技能入手,加強語音訓練,使那些還不能正確運用讀音規則獨立拼讀單詞和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學生擺脫處處依賴教師的被動局面,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學詞匯的能力。
(2)加強基礎語法補缺,以順利過渡到高中語法的學習。據了解,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高一的部分學生對詞性、句子成分、句子的類型、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常用的八種時態、語態等語法知識相當貧乏。若不盡快事先作好補缺,學習高一最重要的語法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將會困難重重,造成學生再次喪失學習信心。教師要做到既系統地理清網絡,又集中地復習運用。
2.教師應正確把握教學起點和課堂容量
初高中英語教材都是以“單元式”編排,在語法上采用“循環式”,在詞匯上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這種編排為初高中銜接創造了條件。同時教師在一起始階段應深入初中聽課,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為更好把握高中教學起點和難度做好鋪墊,我們知道教學起點應是面對大部分學生,不能盲目提高,課堂容量應適當,特別在語言與教學中應把握好尺度、適度地引伸,若太多會造成學生消化不良,還會引起教師因講不完知識而導致拖課,補課等不良習慣。
3.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英語的習慣
作為起始年級的老師必須積極地研究科適用于英語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用來指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新的學習習慣:
(1)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有了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就不至于在學習上漫無方向,從而保證具備學習動力和學習方向。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一個符合學生個人情況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讓學生不斷受到目標的激勵,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到了高中,隨著英語課文篇幅的加長,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如果沒有搞好預習就適應不了課堂的教學進程。所以,高中英語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精心指導,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遇到生字時,首先猜其讀音,結合上下文中猜其意思,然后再查生詞表;讀課文時,先通讀全篇課文,了解全文的概要,然后再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查閱英漢雙解詞典和英語語法工具書,自己嘗試用新短語造句,自己查找課文中的重點、難點、疑難點。而不是簡單地朗讀單詞和課文。這樣的預習才能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保證課堂質量。
(3)做好簡潔有效的筆記。課堂筆記能夠幫助學生復習已學過的知識,克服頭腦記憶儲存知識的局限性。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在做課堂筆記的方法,避免詳細記錄而影響了學生本人的機會思考,教會學生簡要地記下重點、難點、疑點,并在課后及時整理筆記。
(4)課后的及時復習和不斷的知識鞏固。根據著名的遺忘曲線,識記的兩三天后,遺忘速度最快,之后則逐漸緩慢下來。因此,要指導學生及時的復習所學知識以加深和鞏固對知識的理解。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時間可以逐漸延長。復習可分為課后復習、階段性復習和期中期末總復習。復習時可以先嘗試回憶,遇到難處再重新翻閱教學,對照筆記,掌握重難點。及時的復習和科學的復習方法能使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利用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幫助高一年新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找準課堂切入點,以學生活動為主,加強情景創設,多聯系生活實際,活化教材和課堂。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之中,通過活動的形式感染學生,驅使學生自覺地自然地開口講英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真正地達到學習的目的。
三、小結
由初三進入高一的第一學期,是中學外語教學的一個轉折點。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使高一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高中的英語學習,順利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成為高中英語教學關鍵所在。如何更好地進行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是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話題。筆者只是在這里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由于教學經驗尚待積累,觀點頗淺,望同行批評指正。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