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調整《電子測量與裝配》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做好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以適應現在職業教育的發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我們的教學應適應職業教育形勢的變化,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之適應社會對新世紀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職業教育 《電子測量與裝配》 教學改革
《電子測量與裝配》是我校醫用電子儀器與維護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是一門 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為增強適應學生職業變化的能力和繼續 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礎。隨著的電子技術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已受到嚴重沖擊。我們的教學應適應職業教育形勢的變化,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之適應社會對新世紀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
一、教學內容的調整
原來的《電子測量與裝配》教學內容基本上是參照醫電專業的《電子測量與裝配》課程大綱制定的,在內容上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理論過深,容量過大,把知識的灌輸放在首位,而忽視職業學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及實際情況。隨著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發展與變化,《電子測量與裝配》的教學應改變傳統的傳授知識為本位的教學思想,打破學科體系,突出職業教育應用能力培養的 特點,把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電子測量與裝配》的教學內容應體現精、寬、用、新四個方面。
1.“精”。指應當承認理論知識系統的相對不完整性,精選理論知識,降低理論難度,在講清概念的基礎上,盡量刪除繁瑣的理論推導及部分過時及用處不大的理論知識。例如:在講解示波器的應用中,只要把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實際應用講解清楚,對于電路分析不必過細過詳,只要了解其大致工作過程。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應以必需、夠用為尺度。
2.“寬”。指《電子測量與裝配》的知識面要寬,覆蓋面要寬。教育的改革發展,既要充分體現當代社會的實際需求,又要充分考慮電子測量技術的發展趨勢。學校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扎實基礎。因此《電子測量與裝配》的教學應拓展一些相近或相關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給學生留下聯系多種知識的“接口”,為自己今后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作為醫電專業基礎理論課,應結合醫電專業特點,服務于各門專業課的教學工作,為專業課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3。用。《電子測量與裝配》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生實踐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實用知識的介紹,通過實驗、課程實訓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分析 、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不僅能加深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而且能豐富和發展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使之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經驗、技能和技巧。例如,要介紹了萬用表之后,可以帶領學生為自己制作一個簡單的萬用表,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萬用表電路,掌握電子制作的一般 和技巧,從而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如在介紹了示波器后,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示波器在電子類實驗中觀察各種實驗波形,提高應用能力。
4.新。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知識不斷涌現,電子產品不斷趨向于大功率化、數字化、智能化、大規模集成化。《電子測量與裝配》的教學應盡可能跟上電子技術的發展,引入新的知識點。例如,裝配教學中帶領學生參觀大型SMT裝配線、或者上網查閱最新的裝配技術發展等。
二、教學方法的優化改革
現在職業學校學生知識水平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接受教學內容不主動,為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常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總體來說,效果較好:
1.直觀教學法。例如在學習一些新的電子元器件時,可多帶一些不同類形、不同型號的器件,便于學生熟悉,另外帶一些電子產品,讓學生在線路板上尋找元件,熟悉元器件型號等。
2.實驗演示法。演示實驗能清晰地反映教學內容,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萬用表測交流電壓,通過實驗可很清楚地看出當電壓低頻時結果基本正確,當電壓頻率達到幾百KHz時,電壓測量結果就是錯誤,讓學生直觀了解萬用表測電壓的條件。
3.問題探索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精心設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 并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授頻率計時,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如何設計測量?再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分析比較,學生印象就比較深。
4.總結歸納法。教師把一些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后,得出結論性的傳授給學生,便于學生 。例如示波器的應用有哪些?電壓測量有哪些儀器?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隨著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素質教育的深入,電化教學手段,尤其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入課堂教學后,對于電類課程教學更為重要。
1.講課較為形象,學生易于接受
多媒體可以采用多種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重點。例如,在觀察各種波形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活動的圖像形象地取代了書本上的靜止圖像,可以很好的比較各種波形,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激發學生去思考。
2.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遞效率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得不花費很多的時間進行板書、繪圖等,教學效率低。而采用電教媒體教學,教師從大量的板書中解脫出來,預先將大量的教學信息設置在投影片或計算機
內,并且可以反復取出,不斷加深學生印象,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更注重學生對 知識的掌握,往往采用期末 一考完成績的應試教育方式。這種觀點狹隘的考試只是考查學生死記硬背課堂筆記和書本內容,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應當重視對日常學習的評定,平時通過實驗、小制作、期末課程實訓,通過對實物的評比記錄學生平時成績,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以提高教學質量。
只有通過調整教學內容和手段,優化教學改革,才有助于我們不斷 ,不斷探討,不斷地提高《電子測量與裝配》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其適應現代化職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淺談中職學校電子類課程教學方法改進.
[2]在電子類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新余高專學報,2006-01.
[3]淺談普通高等學校電子類課程教學的改革.咸寧學院學報.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