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指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學科課程的有機整體中,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達到整體優化,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整合的目標是將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大腦的擴容、眼耳的延伸、工具的改進、操作的改變、交流的更新。
【關鍵詞】信息技術 化學教學 興趣 效果
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新時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亮點,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整合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來創設生動活潑的化學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深刻地改變著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效益,是化學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
一、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基本原則
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整合必須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則,這些原則包括:明確的目的性,即教師所選教學媒體應能滿足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的需要。合理的主體性,即引導學生選擇認知工具,學習內容、方法、伙伴,動手實驗。有益的活動性,即指導上機操作,實現小組探究。必要的開放性,即觀念上,教師不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內容上,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學習方式上,不局限于課堂,不依賴于教師的傳授。基于這些原則的客觀存在,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體現以下教學思想:教師不僅要把眼光放在教科書上,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如圖書館、科技館、視聽光盤、計算機軟件、實驗室等;教師要適應角色的轉換。教師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教學資源的選擇者、開發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學習群體的組織者、幫助者、學習者個人的咨詢者,學習群體智力交流活動的指導者和協調者;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和教學方法;教師不但要掌握媒體的應用技術,還要掌握信息技術的硬件、軟件知識以及開發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二、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意義呈現
1.有利于創設化學教學情境
以計算機為主要載體的現代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和感受化學知識,可以引起學生高度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這種創設和優化教學情境的手段是化學教學中其他方式所無可替代的。當然,進入課堂的現代信息技術已是大部分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手段,但是如果僅僅把計算機或大屏幕投影作為板書的替代品,或只是簡單地將其作為一個播放器,就失去了多媒體進入課堂的真正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學生記筆記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同時,我們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不斷推進,加強與信息技術教學有關的教學資源開發,尤其要通過多媒體硬件和軟件的不斷更新及開發,不斷地給予學生以新的環境,不斷地強化教學過程中的刺激和反應,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發現式的情境,在這個情境中,學生積極參與化學教學過程,由他們自己參與發現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識,使其成為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人。
2.有利于培養化學學習興趣
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能使學生觀其境、聞其聲、耳目一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在化學教學之初,讓學生觀看課件錄像:高山流水、汽車奔馳、基因解謎、克隆技術、納米材料等,視頻導入無疑會抓住學生的眼球。又如,在教學與空氣污染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演示工廠煙囪中排放的大量廢氣,以激發學生深化探究的愿望。同時,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因此在化學學科的教學中歷來強調教學的直觀性。要在課堂教學中生動形象地進入學生的直觀視覺,如果單純靠現有的一些文字、掛圖,甚至投影、幻燈是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就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產生非常好的直觀性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用生動的動畫圖像、大而清晰的文字注解和優美的聲音有機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如我們可以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練習正確與否。用大屏幕展示事例、文字、問題、練習或動畫,教師邊講解邊展示解答思路,使得化學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發生一定變化,從而有效增大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提升教學效益。
3.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許多重點、難點,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突出、突破;一些演示實驗的現象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觀察到;化工生產、工藝流程等內容的教學往往變得枯燥乏味;教學反饋不夠及時和全面。而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它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進行模擬實驗,可靈活地放大和縮小,加快和減慢化學情景。如將濃硫酸稀釋時錯誤地把水倒入濃硫酸,可通過動畫模擬及伴音得到解決;如講原子的構成時讓學生觀看flash動畫,居于中心的一個運動著的球體幾個粒子圍繞球體高速運動。上述實驗可以形象說明化學反應實質,理解化學原理,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實踐證明,在化學教學中用現代信息技術模擬動畫展示物質的微觀世界,可以幫助理解物質的微觀變化,將以往只用語言敘述,學生死記硬背的內容用動畫形象地展示出來,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因為這樣給出的感性材料生動形象,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趣味盎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積極參與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4.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節奏
我們知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當堂的教學反饋。在傳統教學中只能叫少數幾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大多數人只是看在黑板上板演的學生做練習自己不愿真正動腦動手。用現代信息技術就可以改變這種情況,優化教學節奏。教師將本堂課的反饋練習布置給全體學生,待做完后隨機抽查若干,并用投影儀將他們的練習展示在大屏幕上,教師點評。一方面調動了全體學生做練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較多學生的練習得到展示和講評,做對的有成就感,有錯的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化學實驗是化學課上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手段。有些實驗教師在講臺上演示時,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即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觀察到。有時可以找學生代表來觀察,如聞氣味及感受反應后熱量的變化。但大多數現象坐在后面的學生就看不到了。要想讓每個人都觀察清楚,教師往往要繞教室一周,耽誤課堂有限的時間,還未必有理想的效果。這時現代信息技術就可以大顯神通了,將這些實驗在實物投影儀下做,演示在大屏幕上,可以收到較好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潘建宏.過程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安峰.多媒體技術在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利弊.教育前沿.
[3]王肅元.論情景教育與創新.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4]劉海峰.中學化學教法漫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通州市平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