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來自世界各國的體育科研人員對跳遠項目的各個技術環節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揭示出了許多寶貴的、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東西。跳遠包括助跑、踏跳、騰空、落地四個技術環節,通過查閱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從這四個環節論述了現代跳遠技術的主要特點,希望能給跳遠工作者有所啟示。
【關鍵詞】跳遠 技術環節 現代技術特征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來自世界各國的體育科研人員對跳遠項目的各個技術環節從不同的角度
和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揭示出了許多寶貴的、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東西,完整的跳遠技術由助跑、起跳、空中動作和落地4個部分組成。它們對跳躍距離的影響雖有不同,但卻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因此,正確完成跳遠技術的各部分動作,以及實現各部分動作的有機結合是完善跳遠技術的關鍵。筆者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對現代跳遠技術進行了分析與對比,揭示現代跳遠技術的特征。
一、助跑
助跑作為跳遠技術的重要環節是運動員獲得向前運動動力的途經,它的主要目標是:在助跑結束階段盡可能地達到平跑時的最大速度;在達到最大跑速的同時能準確地踏板完成起跳動作,獲得最佳的起跳效果做準備。其現代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助跑距離進一步延長
據文獻報道,世界優秀男子跳遠運動員的助跑步數一般為19~22步,助跑距離為42~46m之間。但從近幾年來統計的資料來看,這個距離有所延長。當代男子跳遠的助跑訓練,更注重助跑的放松和節奏感,因此運動員多采用行進間啟運和緩升式加速。
2.助跑水平速度較快
資料表明,西魯亞諾夫認為助跑速度是決定跳遠成績的主要因素。在比賽中運動員的跳遠遠度決定于助跑速度(相關系數r=0.96),助跑速度對跳遠遠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已被大量的科學研究和運動實踐證實。他們之所以達到如此高的速度,一是由于自己本身具有較高的平跑速度水平;二是他們的助跑距離增長,而使得助跑速度不斷加快。
3.助跑最后3步步長差距和身體重心下降幅度相對縮小
助跑與起跳銜接得好與否,主要取決于助跑最后兩步的完成情況。對此,科研人員通過大量研究,并對跳遠助跑最后3步步長及身體重心的變化進行了實測,總結出較具普遍性的變化規律,即倒數第2步比倒數第3步大,最后1步則比倒數第3步小。而身體重心是在倒數第2步開始下降,進入最后1步時開始逐漸上升。另有研究表明,起跳前運動員水平速度的下降(絕大多數運動員的水平速度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倒數第2步步長加大,落地后身體重心下降過多及支撐時間過長所致。這是多數運動員在助跑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技術特征。但是,現代跳遠技術要求運動員在起跳前應盡量減少水平速度損失和身體重心下降幅度,使助跑與起跳銜接更加緊密。現代跳遠選手的技術特征就基本上順應了這種技術發展趨勢。并且無論是3步步長差距,還是身體重心下降的幅度,均呈縮小的趨勢。由于最后3步步長差距和身體重心下降幅度縮小,使助跑的最后身體重心比較平穩,動作連貫;保持了較大的水平動量,使助跑獲得的速度在起跳時得到充分的利用,從而有效地減少踏跳前水平速度損失,獲得較大的騰起初速度和適宜的騰起角。這是現代跳遠運動的技術特征。
二、起跳
起跳是跳遠技術中最為關鍵的技術環節,其任務是使人在保持向前運動的條件下騰起一定高度,為爭取達到最大遠度創造條件。起跳技術的現代特征主要表現為:
1.起跳幅度較大
現代世界優秀跳遠運動員在起跳時蹬擺配合協調,動作幅度大。從分析比蒙、劉易斯、鮑威爾等優秀運動員的起跳技術發現:他們身體的肩角、髖角的轉動角度和扭轉的幅度、擺動腿的擺動幅度、提肩擺臂動作都比一般運動員幅度大,他們在高速助跑下,起跳時仍能夠做到蹬擺配合協調、擺動積極、擺動幅度大、身體扭轉合理,從而加大了起跳的力量。
2.起跳速度快
起跳動作的快慢,直接影響到騰起初速度的大小。由于跳遠運動員的助跑速度很快,所以起跳的時間也很短,一般只有0.11s左右。加大起跳速度的關鍵主要在于起跳腿伸肌能夠迅速阻止被動拉長的狀況,縮短被動拉長的時間和幅度,并迅速從被動拉長轉為向心收縮。
3.騰起角度適宜加大
現代世界優秀跳遠運動員的騰起角多在18°~24°之間,比分析蒙和鮑威爾創造8.91m和8.95m的世界紀錄時,騰起角分別為24.20°和24.60°,第六屆世錦賽冠軍佩德羅索在起跳階段獲得了很高的垂直速度,他獲得了最大起跳角24°,這都達到或超過了上述范圍的上限。然而,助跑速度要快,騰起角度又要相對較大正是跳躍項目的難點,也是現代跳遠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不斷追求的目標。
4.踏板準確性高
盡管助跑速度及起跳能力等技術環節對跳遠成績和比賽勝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時它們之間并非呈正比關系.隨著跳遠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今世界大賽跳遠運動員的成績已相差無幾,許多有實力的運動員往往會因為助跑準確性不高或踏板不準造成距離損失,與獎牌失之交臂。因此,現代優秀跳遠運動員都追求較高的助跑準確性。
三、騰空姿勢
跳遠騰空在實踐中經歷了各種空中姿勢。從“蹲距式”、“挺身式”到“走步式”和“滾翻式”(空翻式),“滾翻式”壽命不長已被淘汰。
四、落地技術
雖說跳遠成績主要取決于助跑和起跳環節,但落地技術也不可忽視。跳遠的落地技術主要有“前倒式”、“跪膝式”、“側倒式”和“滑坐式”幾種。無論哪種技術,都應以不損失或少損失跳躍距離為前提,即要注重落地的效果。據對第6屆田徑世錦賽男子跳遠運動員落地效果的分析,平均損失距離約為0.19m,這表明運動員的落地技術尚需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五、結論
1.跳遠各環節要有機結合
跳遠的四個技術環節是一個連續的、有機的整,體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問題,否則都會影響下一個環節,直到影響成績。所以在跳遠訓練中要注意以完整運動的練習為主,對各環節再精細加工,使運動趨于完美。
2.身體條件與技術相結合形成各異的技術風格
世界優秀跳遠運動員不僅在身體條件、身體素質有一定的差異,而且他們所表現出的技術風格也各不相同。如劉易斯的水平速度快,比蒙的彈跳好,埃米爾的起跳技術好,佩得羅索的腿部力量大,他們都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點,并把其發揮出來。因此,世界優秀跳遠運動員在大致相同的起跳動作下所表現出的各種不同起跳技術風格,是我們應該借鑒的。教練員在訓練時要根據每個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練出運動員適合自己的風格特點。
參考文獻:
[1]莊樹本.對當今世界男子跳遠技術特征的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1999,(4).
[2]張天德.跳遠前傾式離板技術的探討[J].體育科學,2001,(3).
[3]韓敬等.論現代跳遠技術的主要特征及亟待改觀之現狀[J].田徑科技信息,1994,(6).
[4]馬開坪,等.對跳遠最后幾步助跑節奏的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2).
[5]李靜山等.對跳遠助跑速度理論的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7,(2).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市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