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學習教學是體育新課程改革中十分倡導的教學方法之一。體育探究性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體育探究意向和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探究能力,塑造學生的體育探究品質。探究性學習作為學生主體性學習的一種模式也應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這里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探究性學習項目的選擇、目標的確定、問題的設計、情境的創設和評價的運用。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 探究興趣 探究能力 探究品質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育作為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同樣面臨著艱巨的改革任務。探究性學習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討論的方式對傳授內容自由的表達、質疑和探究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體育教學大都是在室外授課,課堂上不直接使用課本,學生在身體直接參與練習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這使得探究式學習引入體育課堂教學成為可能,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有選擇性地設計成若干個問題情境,促進學生興趣的形成和思維的發展,增加探究式學習的有效性,使體育課堂教學更具特色。
一、探究性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探究性學習作為新課程背景下體育教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它并不僅僅停留在課堂的某一個環節或體現在某一種方式上,而是貫穿在體育課堂教學的始終。體育探究性學習實質是一種教學模式,因為它具有自己獨立的價值取向和基本流程。
1.精心設計目標,指明學生的探究意向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歸宿點,就像是一堂課的心臟。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教師首先應該在備課過程中做到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進入“探究”的角色,設計新穎的、適合學生并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探究目標與內容。整個教學活動緊緊圍繞目標展開,這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教師是引導者和參與者,引導學生從一系列的活動中學會認知、學會合作、體驗探究,感悟知識產生和技能形成的過程。如水平三武術組合動作是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教師在課前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四個問題:學生需要學什么?學生想要學什么?我能教什么?怎么教?從而設計出適合學生探究的目標。然后把武術組合動作以圖形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上進行實踐和探究,學生會按照教師的教學目標以自身的經驗和同學合作順利完成課堂目標,最后教師讓學生明白武術動作的攻防意義,激勵學生進一步喜愛武術運動。
另外,如何設計情境指導科學探究?教師做什么,怎么做?學生應該怎么探究?所設計的探究活動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并提高了技能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到的。
2.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心理學表明,興趣來自于內驅力。對學生而言,學習的內驅力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主要來自于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內容的需要精心設計問題,力求做到所設計的問題合理,符合學科的特點以及教材自身的性質,同時問題的涉入應富有挑戰性,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形成探究動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水平三50米跑的教學,在體育教學中50米跑大都以重復練習為主,學生沒有帶著思考去練習,所以對學生沒有產生積極鍛煉的作用。這時,教師只要在50米跑的教學前,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你在50米跑中共用了多少步?步子越大越快嗎?頻率快就代表速度快嗎?學生們會感到新鮮和驚訝:我們跑了多少次50米,還沒有想過這問題呢。通過教師的分析和學生的實踐體驗,學生們會探索出步頻與步幅的關系。這些由淺入深的問題的設計,驅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思考中獲取知識技能,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精心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體育教學中,情境教學是常用的教學方法,由于新課程下體育學科學時的增加,教師可選的內容也相應地增加,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好教材內容的選擇來設置探究的情境,設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出探究性問題,讓學生利用資料分析、判斷問題,并親身參與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基本的體育技術技能等探究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
4.精心設計評價,塑造學生的探究品質
學生參與探究活動后,各自都會有一個結論,此時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展示成果,學會與他人溝通。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方面發現,鼓勵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只要學生的結論有自己的思路,都應該給予鼓勵和表揚;即便學生的回答偏離教學目標甚遠,教師也要加以正確的引導,繼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樣,不僅能訓練學生的
言語表達能力,還能使其揚起信心的風帆,有利于學生個性進一步發展。
二、探究性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反思
1.體育探究性學習應克服探究的隨意性
體育學科內容的難易程度區分比較大,教師在選擇教材和安排學生探究活動時,還要注意避免探究活動的隨意性。如體育教材中的前滾翻和800米跑,前者屬于需要掌握技術的項目,后者屬于技術不明顯的項目,還有單杠、跳“山羊”等項目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在組織學生探究性學習時應對所學項目有所側重,不宜探究的項目(單杠)應該少組織探究,無需探究的項目(800米)應該不組織探究。由此可見,體育教學中適合探究學習的內容具有局限性。對過易的教材特別是一看就會的教材如果組織探究既浪費了學生的練習時間又影響教學的進度。對很難探究明白和帶有安全隱患的教學會影響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打消學生真正探究的興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應該正確認識探究性學習與體育教學之間的關系,教學時應積極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強化學生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探究的習慣,引導學生通過適當的探究活動來提高探究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2.體育探究性學習應體現教師的主導性
有效的探究性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設置的問題應該是有價值、值得探究的問題,并且要做到難易適中,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太簡單和分散,必然會使探究活動成為自由活動。學生在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時候教師不能一味跟著學生走,而應該成為探究性學習的引路人,正確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梳理,當學生解決問題有困難時,教師應適時給予啟發,或降低問題的難度以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有些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共同討論讓學生在課外反思和行動中達到共同成長。如水平一前滾翻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了滾翻技術,但他們也時常會滾歪,而且不知道滾歪的原因,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在家人的保護下進行翻滾復習,找出滾歪的原因。很快,他們在家人的保護下找到了滾歪的原因是由于手臂支撐的力度不夠,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樂趣。
總之,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學的一種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不斷反思、不斷提高,從而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太倉市滬太外國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