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游戲是以促進身體健康為目的,它是以特有的內容、情節、形式、規則及要求為特征的一種有組織的體育活動。本文主要對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論述,兼及體育游戲的特點、組織教學和注意事項,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游戲 初中學生 課堂教學
初中生的年齡一般在11歲-16歲之間。從人的生理發展看,這一時期正好處于青春發育期,是人發育的第二次“生長高峰”,是兒童向成人的過渡期。這一時期的初中生正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與隨意性錯綜復雜的矛盾時期。作為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主要目的和任務的初中體育教學,是離不開游戲的。游戲給人以身心兩方面的享受,游戲滿足人的自由活動的需要。游戲早在人類社會初期就作為教育和體育的手段,人們借助游戲對自己的后代進行教育、傳授各種社會活動的經驗。游戲,對于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不可缺少的啟蒙課。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游戲是第一位教師和伙伴。人類接觸世界、了解世界乃至把握世界的開端往往是從游戲開始。游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如原始社會末期的鄂溫克兒童經常進行的“打熊游戲”、“打游戲”等,正是鄂溫克人游獵生活的反映。現代兒童樂園里那些大型的電動游戲、電子游戲等,則是現
代信息社會科學技技術新發展的反映。
一、體育游戲的概念及相關理論
在英語中,Play、Sport、Game都有游戲的意思。按詞的基本原意與通常的漢譯法,Play意謂“娛樂”, Sport意謂“競技”, Game意指“游戲”。因此,現實中的很多體育教材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游戲。體育游戲是在游戲發展過程中派生出來的一個分支。它融體力發展、智力發展、身心娛樂為一體,既是游戲的組成部分,又與體育運動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早期的游戲行為與今日的競技運動在發展上有密切的聯系。絕大部分競技運動項目多源于民間游戲,在流傳的體育游戲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的總結綜合。重新設計,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成為今天這種具有自己內在規律和特點的競技運動。日本教育社會學家管原禮在1984年的著作中登載的體育價值觀類型模式圖,指出了構成體育價值的四種主要取向,其中之一是游戲主義的體育觀:重視體育的滿足、享受價值。
二、體育游戲的特點
體育游戲具有自身的特點,如趣味性、普及性、公正性、競爭性、科學性、群從性、娛樂性、智能性和知識性等。體育游戲的易行性為體育設施差的學校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體育游戲是在快樂的氣氛中進行競爭,在競爭中體驗愉悅,提高中樞神經的興奮性。采用此種形式教學,學生不會感到枯燥和厭倦,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因而深受學生的歡迎。體育游戲內容廣泛,所有的體育運動項目都可以成為體育游戲的內容。而且場地器材可多可少,簡單易行,便于普及和開展。
同時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情節和競賽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觀性,形式生動活潑,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因而是體育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
三、體育游戲對促進課堂教學的作用。
1.能使學生提高上課質量
以問題帶動興趣,以興趣解決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方法、一種手段。針對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這一種手段,而不是強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學生必須去服從的形式。在教學中多采用游戲的形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以游戲、比賽等活動為手段進一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使學生在體育課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現—高期望”的良性循環中,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激發,在積極的思維和活動中,讓學生身體得到了鍛煉,同時也使頭腦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
2.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興奮性
學生學習一個動作,對于一般學生來說需要多次重復,而并不是練習一兩次就能掌握。正是由于這種必然的掌握動作的規律,從而使學生感到枯燥和單調,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下降,最后影響了整堂課的練習密度和強度,最終達不到預定要求。此時如果穿插一些體育游戲,把一些運動技術寓于游戲中,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通過體育游戲,刺激了學生的神經系統,提高了學生的興奮性,一定程度上也調整了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體育游戲既避免了學生厭倦情緒的出現,同時又有利于運動技術的掌握,既然有這種兩全其美的方法,又何樂而不為呢!
四、選擇體育游戲的原則
體育游戲是初中體育教學的一種輔助性手段,運用體育游戲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大;男女運動能力有了一定的差別;容易疲勞也容易恢復;具有求知欲強、活潑好動、爭強好勝等特點。因此,在游戲教學中要注意針對性。初中男生喜愛勇敢行為和攻守性動作,以對抗性強、競爭激烈的游戲為適合;女生則喜歡節奏明快、韻律性強、柔軟協調富有美感的動作,以動作簡單、競爭比較平和或有舞蹈動作、音樂伴奏的游戲為合適。因此,正確選擇體育游戲的原則就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決不能為游戲而游戲。
五、體育游戲在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在初中游戲中,要加強安全教育,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傷害事故的產生。因此,在活動中,學生經常處在跑動、躲閃、追擊對抗運動中,容易出現滑倒碰撞等,同時學生在游戲練習中,情緒高昂,興奮不易疲勞、易發生傷害事故,教師應預先分析不安全因素,并盡可能提前排除隱患及時調整練習節奏與運動負荷,課前還應檢查器材平整場地等。
六、重視思想教育品德的培養
現在的初中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在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著孤僻、不和群。體育游戲是一
項集體性比較強的運動項目。需要他們在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條件下完成的。那么在體育教學中,每個學生都要為達到共同的目標而團結協作。因此在游戲中要極力克服以我為中心的傾向,提倡在協調配合的情況下去完成任務。倡導把個人的成功融于集體的成
功之中,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精神,責任感和榮譽感,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七、小結
體育游戲是學生的“良師”,是體育老師的“益友”。有了它,一個枯燥的練習可以變得津津有味,一個沉悶的教學可以生氣盎然,體育游戲還能為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馳騁的空間。我們呼喚有更多的體育游戲“回”到孩子們的身邊,走進我們的體育課堂,我們期待對體育游戲的研究能為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方法論,并助體育的素質教育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劉福林.體育游戲[M].大連出版社,1993.
[2]蔡錫元,李淑芳等.體育游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李明強.中外體育游戲精粹[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4]李開唐.學生喜歡的課是好課——一位教研員心中的好課標準[J].中國學校體育,2004, (4):71-72.
[5]體育理論.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重慶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