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對中職學生來說,本身就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現在很多學生喜歡唱歌,卻不怎么喜歡上音樂課,原因何在呢?在此,本人對中職音樂的教學方式進行初步探討,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學 培養目標 教育目的 教學方法
中職音樂教育目的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情感,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促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和諧發展。音樂對中職學生來說,本身就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現在很多學生喜歡唱歌,卻不怎么喜歡上音樂課,原因何在呢?曾有報道說:因學生喜唱流行歌曲,于是 編輯就在音樂教科書中編入了一首流行歌曲??墒牵摳枨]有在學生中流行起來,原來,老師是以“視唱或跟唱歌譜——歌詞講解——演唱歌曲”程式教唱歌曲。而學生對唱譜是非常反感。試想,用學生反感的方式進行教學怎么取得成效呢?在此,本人對中職音樂教學的方式進行初步探討,以供同行參考。
一、在情境中學音樂
情境是指人為設置的一種環境氛圍,對它的巧妙運用,能使學生產生如歷其境的真實體驗,并且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積極自主地參與學習,從而能順利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與目的。我認為在教學音樂時應結合音樂意境、形象創造音樂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1.用多媒體來展示情境
在多媒體有聲、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能很快的把學生帶進緊扣教學內容的特定的音樂情境中去。例如,我在教學《多彩的民歌》首先通過一組各民族圖片的循環展示把學生帶入神奇的世界,以此讓學生了解有關各民族的知識,然后運用自制的MTV動畫片進行展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引導他們融入教師所預設的情境之中。
2.用語言來描述情境
教師在用音樂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所構筑的音樂情境之后,還必須及時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口頭語言來描述音樂情境。如:音樂欣賞課《動物狂歡節》,先讓學生初聽這個有趣的音樂,在學生隨著音樂旋律的發展漸入佳境后,又及時啟發學生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它,在此基礎上,簡要概括出在這個音樂中描寫的簡要概括出在這個音樂中大象的笨重,獅子的威武,天鵝的優雅等音樂形象,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童話音樂的藝術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進入音樂情境之后,必然會對音樂的旋律織體、和聲節奏贊嘆不絕,激動萬分,并有一種急于表述的激情。這時,教師就應當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盡管他們往往詞不達意,但教師還是應當及時給予鼓勵,并在此基礎上作出總結性的畫龍點睛式的情境表述,這將有助于情境教學的深化。
3.用形體來表現音樂情境
首先,教師應當運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情境。如:在進行《愛,感恩,奉獻》音樂欣賞時,學習《感恩的心》手語表演時,讓學生先觀摩,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分析歌詞來體會音樂情境。最后,讓學生邊唱邊學習手語。音樂情境的形體表現,應以教師為主導,在組織學生的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促使情境教學的直觀化、形象化。
4.用歌聲來贊美情境
學生一旦真正進入了音樂的情境,就會用非常自然的歌聲來贊美它,而這種自然的歌聲仿佛把我們帶入所要表達的情景之中。例如,在教學《?;丶铱纯础肪褪峭ㄟ^日常生活的體驗所發生的點滴小事讓學生體會親情的重要,感受人間的真愛,從而引導學生表達發自內心的情
感。
二、使音樂貼近生活
音樂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稱做是人類的萬能語言?,F代社會生活中,伴隨著大量音樂現象,諸如禮儀音樂、實用音樂、背景音樂等都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了解音樂與生活的關系,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
校園生活中無處不需歌聲的點綴,課上整齊嘹亮的歌聲,課余盡情的放歌,歌聲中同學間又多了幾分友誼,歌聲中師生間又多了些須默契!在校園里師生情、同學誼都是特別珍貴的,有時雙方不需說話只用一首歌就能了解彼此的意圖。一個班級用一首歌可以唱出團結,唱出力量,唱出強大的凝聚力。唱著“校園里的花,春風里的柳,老師和我手拉手”師生情濃了;唱著“睡在上鋪的兄弟”室友情重了;相聚時一起唱“走到一起來,心成一片?!?;分手時一起唱“二十年后再相會,未來會更美”。歌聲搭起了心與心的橋梁。在學校里充分發揮廣播的作用,利用精心選擇的每天的晨曲及課間音樂作品都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也是校園生活的一大亮點,元旦匯演,合唱比賽,興趣小組,第二課堂等都讓學生有了展示的平臺,把舞臺從課堂移到平時生活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激情,展現良好的精神風貌。
三、在音樂中培養情感
李嵐清副總理在一次會議上明確指出:“藝術教育不是技術教育,不能只是教學生彈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對藝術的鑒賞力”。音樂課具有著與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審美功能,是最能培養人、陶冶情感的一門學科,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道德素質等方面,都有著特殊的影響和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中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以故事情節為線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當欣賞到“長亭惜別”、“樓臺會”二段時,學生被大提琴與小提琴動人的旋律所傾倒,被主人公真摯地情感所感動──真;“呈示部主部主題”柔美、深情,“副部主題”旋律清新、活躍,使學生體會一種純樸、善良──善;“化蝶”充滿了浪漫與幻想,“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美。
音樂教育把那些高度發展的社會理性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其蘊含的政治思想內容、倫理道德內涵,均使中學生在提高音樂審美感受、表現力的同時,心靈得以凈化,道德情操得以升華,完善人格,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在澳門回歸之際,一首《七子之歌》喚起了學生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游子回歸祖國的牽掛。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我依然 ……”當唱起這首歌,學生們的民族責任感由然而升,祖國的命運、榮辱與每個人夕夕相關。當唱到“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澳門特區高高飄揚時,不少學生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音樂是門藝術,無論是什么性質的學校,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都應該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從自身出發,了解和把握住學生的特點,轉變思想和教學觀念,促進他們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立自強及創新和適應的能力,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良好的發展。使學生能樹立良好正確的審美觀,在具有立業、創業能力的同時也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郭聲健.藝術教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2]麥曦.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新世紀出版社.
[3]劉智強.音樂與人生.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7.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