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唱法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包括四個階段:吸氣、靜止、呼氣、松弛。吸氣包括慢吸和快吸;靜止既保持,是柔和的停止,氣不進也不呼出;呼氣即流動,用吸氣的感覺使整個腔體處于積極的歌唱狀態,保持著驚訝的感覺;松弛是呼氣結束后即將進行下一次呼吸,迅速的放下并放松橫膈膜、腹肌等。
【關鍵詞】民族唱法 胸腹式聯合呼吸 呼吸訓練方法
民族唱法,是我國人民根據自身的審美習慣,根據漢語言的發音吐字,在戲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礎上,吸收西洋美聲唱法的優點,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風格特色較強的歌曲作品時所采用的聲樂技巧統稱為民族唱法。
近年來,我國在繼承傳統民歌唱法的精華上,大膽吸收歐洲美聲發聲法,具有音域寬廣、聲音圓潤明亮、咬字發音親切動人、演唱風格淳樸優美等特點。用這種中西結合的方法既能演唱中國民族風格很強的作品,又能演唱具有一定難度的創作歌曲和歌劇唱段。中國唱法的美聲標準,在聲音觀念上要求“甜、圓、亮、水”。
如何做到以上特點,首先要打下良好的氣息基礎,這就是歌唱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正確的歌唱呼吸對于歌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結實的歌唱氣柱,沒有正確的氣息支持,就很難獲得優美、動聽的歌聲。在歌唱實踐和教學實踐中應該把歌唱呼吸的掌握和運用放在首位。
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在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上是一致的,要求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對這一呼吸方法,中外學者有不同的解釋:第一種說法分兩個階段:(1)吸氣;(2)呼氣,歌唱在呼氣過程中進行。第二種說法分三個階段:(1)吸氣;(2)保持氣息;(3)呼氣。第三種說法分四個階段。通過自己學習、演唱、教學的實踐,我認為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分為四個階段是比較實際、比較準確的,即(1)吸氣;(2)靜止(保持);(3)呼氣(流動);(4)松弛。
(1)吸氣:吸氣分為兩種,即慢吸和快吸
慢吸。在練聲過程中可以提示學生用聞花的感覺來深吸氣,因為聞花的動作是我們平時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動作,學生更容易掌握。練習時放松肩膀和上半身,用鼻吸氣,感覺真的聞到花的“香味”。隨著緩慢、柔和的吸氣動作,“花香”同氣息深深的吸入小腹處。此時小腹是微微鼓起,橫膈膜下降兩肋及后背向外擴張,喉嚨打開,胸部舒展通暢,絲毫不緊張。吸氣時感覺氣息直接吸到小腹處即丹田,吸氣小腹鼓起,呼氣小腹內收,久而久之就練成用小腹吸氣而不是用鼻子、口腔、胸腔主動吸氣快捷的吸氣方法,好象吸氣是用小腹,而不是用肺(當然這只是意念問題)。這就避免了吸氣時吸氣吸的過淺的問題。
快吸。也可以提示學生感受“驚嚇”的感覺。人在受到驚嚇時,比如突然看到可怕的東西之后,人們會本能的深吸一口氣,這時氣息會快而深的吸入肺部,同時也鍛煉了隔肌的力量。做這種練習時,要求全身放松,口鼻同時吸氣,動作快而夸張。快速吸氣后換氣,可以做這個練習,即快吸后,嘴里可以數數。數一個八拍后再次吸氣,然后再數一個八拍,如此循環練習。其目的是體會八拍與八拍之間的停頓,即留意腰部動作和小腹的起伏動作。
(2)靜止(保持):氣吸入小腹之后,吸氣肌肉群組有一個瞬間的靜止,即柔和地停止,氣既不進入也不呼出。靜止可以理解為“保持”,保持喉嚨吸氣時的狀態(此時鼻咽腔是打開的,喉頭位置是低的)。瞬間的“靜止”是歌唱時從吸氣動作轉換到呼氣動作的過渡階段。在練習中可以體會“驚嚇”或“驚呆”的感覺,保持住這種感覺,即氣息不進也不出,這時能明顯的感覺腰腹之間是擴張的。在繼續保持“驚呆”的狀態的同時做嘴巴張合的動作,也可模擬大口咬東西的動作,但不要影響保持的“驚呆”的狀態,即腰腹擴張的狀態。這樣就可以加深練唱者控制氣息吸著不動的靜止感覺。也就可以盡快掌握發聲階段“吸”著唱的控制氣息的方法。
(3)呼氣(流動):用吸氣的感覺使整個腔體處于積極的歌唱狀態,保持著“驚訝”的感覺。深吸氣后以嘆氣的感覺發出“u”或“o”母音,好象這個音直接嘆在小腹處,也可以覺得嘆在橫膈膜處,練習時用意念想著是向下垂直嘆氣。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氣吸在哪兒就在哪兒唱”。要注意用“嘆氣”的感覺發聲時,下巴、舌根、脖子一定要放松,感覺懶洋洋的。這個練習使歌唱者很容易找到喉嚨打開使聲音通暢的感覺,因為“u”“o”音的練習最能讓練習者打開喉嚨,上下通暢,聲音很容易進入頭聲,形成我們說的歌唱通道,上下比較統一。“嘆氣”的感覺又讓練習者放松胸部,找到松弛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會發出圓潤、通暢、明亮的聲音。這一練習可以由高到低來練。“u”“o”母音練通暢后可以練其他的母音,用“u”母音的通道換進所的字,使其他字都具有“u”母音的色彩,這樣就可以體現出聲音的通暢性和科學性。
(4)松弛:呼氣結束后,即將進行下一次吸氣,“放松”一下很重要,即在保持胸部自然挺起的同時,迅速地放下并放松橫膈膜,腹直肌,腰肌……使它們得到瞬間恰當的松弛,同時吸氣肌肉群組立即還原吸氣時的擴張狀態,那么歌唱者就不用想著吸氣,氣自然地就進入肺葉下部,后背,自我感覺吸入小腹處。只有瞬間恰當的松弛,使呼吸肌肉群組在松弛中得到休息并重新產生力量,才能是聲音永遠獲得結實有力的呼吸支持。
凡屬唱法,一般都要求呼吸要深,要通,“深”指歌唱的呼吸支點要深一點;“通”指氣息自呼吸支點至聲音位置,暢通無阻(聲帶閉合阻力除外)。一般唱法的呼吸運用方法基本有四種,即: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而民族唱法的吸氣、呼氣,特別是呼氣的運用方法更多。民族唱法的歌唱者應努力掌握。在這里再補充幾種民族唱法呼氣方法的運用。
揉氣。依靠橫膈膜和呼氣肌肉群組相互微小、柔和、有力的運動配合,控制歌唱氣息。感覺猶如揉一團面。它用于表現含蓄、委婉、深沉的感情。
拔氣。橫膈膜突然下沉的同時迅速收小腹所產生的對抗力量,拔出音域較高又具有頭腔共鳴的高音(假聲或混聲),常用于低音快速轉入高音,胸腔共鳴快速轉入頭腔共鳴的唱句,表現挺拔、高亢、開朗的情緒和特定的風格。
落氣。在把出高音后,相對放松橫膈膜,使聲音落入音域較地具有胸腔共鳴效果的中低聲區,常用于高音快速轉入低音,頭腔共鳴快速轉入胸腔共鳴的唱句,表現內在、深沉、復雜的情緒或特定的風格。
甩氣。歌唱者自我感覺聲音是自腰腹部先外甩出去,它多用于具有獨特地方風格的民歌或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
歇氣。氣流在向外呼出時,根據情感及歌曲風格的需要,落有停頓,將聲音擱在某處,以便強調某一內在情感,或美化強調某個字。
歌唱中的呼吸很抽象,我們盡可能的用形象、比喻的方法讓學唱者盡快地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每個人的體會、方法、經驗也不盡相同,但是無論什么方法都是一個目的,即:使你的歌唱更具有科學性、民族性,也更受聽眾們的喜愛。只要是能達到這一要求,不同的說法不同的經驗都可以成立。
(作者單位:山東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