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供應鏈管理思想與模式正逐步完善,它強調要通過核心競爭力去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此背景下,本文從關系活動的角度,對供應鏈企業合作伙伴關系做了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合作伙伴關系;關系活動;評價
一、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背景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化信息網絡和全球化市場形成及技術變革的加速,圍繞新產品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合作伙伴關系是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為了實現特定目標和利益形成的,由供應鏈節點企業間共同確立并遵守相同的規則,并在協調與配合的基礎上主動進行企業間的深層次合作關系。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對節點企業戰略合作關系的管理,供應鏈節點企業進行戰略合作的目的是追求供應鏈整體協同最優。
二、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建立的現實意義
目前,國際上一些現代化的大企業如美國的沃爾瑪,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等已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對傳統的企業間合作關系和運作模式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革新,并初步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種種跡象表明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已成為時代發展不可阻擋的趨勢。
供應鏈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引入,對我國企業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進入了一個充滿機會的發展時期,企業要做大做強就要發現市場機會,并抓住機會。不過受原有經濟體制的影響,很多重要行業仍在追求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拉長自身的產業鏈,盲目擴大規模,而缺乏供應鏈模式下的合作關系。同時,有些企業在供應鏈的合作中,又出于機會主義、短期利益的驅使,導致信任缺乏,從合作走向破裂,帶來了資產專用性風險,交易成本的增加,從而面臨困境,尋求新的出路。因此,如何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充分利用資源,提高核心競爭力,從而在供應鏈管理中加強合作關系是我國企業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
三、供應商關系活動評價指標體系
在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管理中,建立有效地評價體系,是供應鏈進行有效管理,并改善供應鏈合作效率的基礎。供應商關系活動評價指標體系是對供應商進行綜合評價的依據和標準,它反映了企業本身和環境所構成的復雜系統的不同屬性的指標。
1.評價指標體系設置的目的
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后,為加強核心企業對各類供應商的動態管理,及時發現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間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對供應商與核心企業之間的關系加以及時評價。關系活動是合作伙伴關系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所以從關系活動的角度對合作伙伴之間進行關系活動分析,可以得到整個關系處理過程中各種供應商的評價值。
2.評價指標體系設置的原則
(1)相關性原則。是指供應商關系活動評價指標的設置必須與本企業戰略目標相關聯滿足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發展的需要。首先供應商關系活動評價指標的設置,要服務于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建立的戰略目標,通過分析評價各項關系活動以及關系活動中所付出的成本情況,可以了解企業戰略目標是否完成,所以這種這種相關性是一種目標相關性。其次,在對供應商的評價過程中,可以對合作伙伴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比較評價,得出供應商的總體評價結果,利于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進行及時決策。(2)合理性原則。首先包含了客觀性的要求,也就是說,供應商評價指標的設置,要根據客觀實際,如實反映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發生的關系活動,同時,對于這些活動中發生的成本費用要符合客觀事實。其次合理性原則又包含了適應性的要求,也就是說,供應商評價指標的設置要與供應商目前所下的狀況相適應,通過最終的評價結果,能夠體現出目前這種合作模式的績效水平。同時,由總體評價值,可以反映與不同供應商的關系管理。(3)靈活性原則。是指供應商評價指標的設置既要根據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關系活動的變化而變化,又要根據整條供應鏈經營管理活動的變化而變化。(4)完整性原則。是指評價指標體系最初設置時,對于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之間的各種關系活動,要考慮較為全面。當然隨著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需要對各項評價因素進行調整的要及時的改進,保證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符合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發展的需要。
3.評價指標體系的解釋
多因素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在關系活動的基礎上,通過對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關系活動的研究,提出了對各類供應商的評價指標體系,各項關系活動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基本因素層,由四個基本因素構成:計劃與決策,組織協調,信息處理技術和整合趨同。第二層是在基本因素下設置具體因素比如計劃與決策下的具體因素有,初始談判、達成協議的談判、協議改進的談判;組織協調下的具體因素有,實施協議、機會主義發生、突發事件處理,激勵項目的實施;信息處理技術下的具體因素有信息數據交換,對供應商的信息支持;整合趨同下的具體因素有:共同參與規劃、共同決策、共擔風險、共同培訓;第三層是在具體因素下再細分為詳細因素。
4.評價指標體系應注意的問題
(1)供應連合作伙伴關系間要建立評價小組。小組成員必須團結合作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評價小組 通過協商分析,傾聽并采納各方意見后,可以一致確定各項評價因素的權重。此外,評價小組還要密切跟蹤評價指標體系,此權重的設訂要隨著供應連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而及時調整。(2)對于評價指標體系中各項評價因素的評價值,需要定性和定量的結合分析。定性分析可以對評價因素再細份若干項目來確定;定量分析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方法。(3)評價指標既要注意它的穩定性(利于不同時期的評價比較),同時也要注意它的動態發展,及時加以調整。
參考文獻:
[1]施先亮 李伊松:供應鏈管理原理及應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陳書明:通用供應商多因素評價指標體系,中國物流與采購,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