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大掃蕩,換季清倉,全場五折起”、“圣誕新年,消費送禮”、“七十二小時不打烊,滿100 送110”……看到這樣的信息,消費者會有怎樣的反應?會不會手腳發癢,滿腦興奮?
哪類商品打折活動更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
2008 年5 月,零點研究咨詢集團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七個城市對1883 名18 歲~ 60 歲的常住居民進行了入戶訪問。數據結果已根據各地實際人口規模進行加權處理,在95% 的置信度下抽樣誤差為±1.23%。調查發現:近九成的消費者不同程度地喜歡打折消費活動,還有近一成的消費者更為沖動,即使生活中不需要的商品,遇到打折也會興奮拿下。
1. 女性素來愛打折,男性熱度也不低
女性消費者因為愛購物的特點而被精明的商家們視為“寵兒”,實際上在購物方面向來素有消費理智美譽的男性消費者對打折消費的熱衷也“不甘示弱”。調查顯示:有96.4% 的女性消費者表示熱衷于商家采取的各式各樣的瘋狂促銷,男性消費者中也有近九成(85.2%) 的群體對促銷活動青睞有加。
不同城市的消費者對打折的熱情程度差異明顯。成都、廣州和沈陽,九成男性消費者表示喜歡打折、滿就返等打折消費活動。而在武漢,男性對促銷的熱度明顯較其他城市偏低,但仍有近七成的男性消費者參與到打折消費的熱潮之中。
2. 打折商品,女愛衣妝,男愛數碼
女愛衣妝,男愛數碼,在購買打折促銷品的類型上,女性和男性也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女性消費最多的打折商品主要包括服裝/ 鞋帽/ 箱包(71.8%)、化妝品(15.1%)、飾品/ 配件/ 首飾(7.9%)。而男性則對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17.9%) 和圖書音像制品(6.5%) 青睞有加。
3. 沖動消耗鈔票,打折不省錢
消費者熱衷于打折,無外乎因為打折商品便宜,買了“值”。于是抵不住商家拋出的“橄欖枝”,紛紛為之買單。但實際上,當消費者的熱度漸漸冷卻,盤點自己的打折收獲時,卻會發現一些看似便宜實際無用的商品被自己買回家中。他們甚至陷入購物—返券—用返券購物—再返券的怪圈,最終導致不需要的商品越買越多,錢越花越多。調查顯示,8.4% 的消費者認為自己“經常消費并不怎么需要的打折商品”,這種沖動消費實際使打折活動成了鈔票的浪費。

這群經不起返券、折扣、特價和禮品贈送的促銷活動等“甜蜜”誘惑的消費者多以18 ~ 39 歲的年輕女性為主,個人月收入較總體偏高,大部分人群月收入達3000 元以上。服裝、鞋帽和箱包、家用電器、化妝品和數碼產品是他們經常消費的打折商品。
另外,此次調查也就消費者是否相信打折信息做了調查。“裝修前夕,全場特價”,“換季商品,全部清倉”……消費者會相信這些打折信息嗎?調查結果顯示,14.7% 的消費者表示不相信任何打折信息,他們經常拋出“買的不如賣的精”等感嘆,但真正“遭遇”打折時,他們又禁不起誘惑,開始掏錢買單。這類消費者在武漢和北京等地區尤為居多( 武漢27.7%,北京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