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CROSSOVER),正成為當今世界傳媒的熱詞反復被提及,在不同的行業間被不斷實踐,同時也日益成為全球化時代的一種潮流。訂閱《成功營銷》請點擊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強音。
三十年的“改”與“放”之后,中國正步入“三創”(創意、創新、創造)的新時代,離開一個“創”字,企業競爭步履艱難,品牌活力瞬間丟失,個人未來也將前景不明。
這并非危言聳聽,Change or Die(或者改變,或者死亡)逐漸從三年前開始一步一步成為全球各行業競爭時的至理名言。這不僅為一些新興產業的超常成長所證明,也讓許多傳統的行業巨人(如通用電器GE、豐田Toyota、寶潔PG等)為自己找到了發展的新契機和誘人的品牌新面孔。訂閱《成功營銷》請點擊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當中國的絕大部分企業與企業家們還在競逐商學院EMBA的末班車、希冀借現代工商管理方法大幅提升企業績效時,全球最大企業通用電器CEO杰夫·伊梅爾特(Jeffrey Immelt)卻早在2001年上任不久,即宣稱傳統的工商管理方法包括通用電器著名的六個西格瑪已經過時,無法在新時代的競技場上快跑,于是他在GE掀起了一場持續至今以創新、創意為發展核心的“右腦風暴”,更于2005年5月推出了讓企業發展與品牌形象均受益無窮的“綠色創想Ecomagination”新商業戰略。
與此同時,創意產業在全球范圍展現出蓬勃生機,已然成為世界經濟的全新增長點,一個全球性的經濟結構大調整正不期而至。各國政府對創意產業的定義和理解層次不盡相同,差別甚遠。
種種跡象表明,全球品牌競爭的格局已經徹底改變:創新才有機會,創意才能獲得競爭中狂贏的大機會。正所謂——或者改變,或者死亡。
業內專家及研究機構歷經兩年多的研究與實踐發現:跨界不只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新競爭形勢下創造品牌商業奇跡的通贏之道。
跨界思維要求我們,不要以今天的情況去推斷未來;不要認為行業慣例是既定和不可改變的;不要相信第一是大企業大品牌的專利;不要用戰術去解決品牌競爭的戰略問題;不要忽視審美進步對當今中國社會的巨大影響力。
其次,跨界也有方法可循。其基本法則在于尋找人類共同的情感價值(普適價值)并嫁接到企業品牌或產品上,例如從尊重、寬容、愛、忠誠、美、時尚、貢獻、歡樂、感動、樂趣等情感價值中去發掘企業或品牌跨界的機會。誠如一位品牌戰略家所言,“你不會發現一個成功的全球品牌,它不表達或不包括一種基本的人類情感”。訂閱《成功營銷》請點擊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本書的跨界案例及其方法論將告訴我們:跨產品的界,便有可能發現產品對于顧客的全新價值;跨行業的界,就有可能避開殘酷的價格戰爭并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跨國家、文化和語言的界,才能讓中國的產品及品牌為世界所認識、接受。
跨,還是不跨?競爭已容不得中國企業再去猶豫。我們對未來企業競爭形勢的判斷是:要么跨界,要么被淘汰。跨界當然有風險,其代價是用來換取一個企業超常規發展進步的機會。不跨界的代價或許更大:在競爭中茍延殘喘,甚至消失。
跨界,從改變看法開始,從本書提及的思維觀念出發,然后,我們看到了無限可能性。可以預期,一出波瀾壯闊的品牌跨界大戲即將在蘊藏無限機會的中國商業舞臺拉開幃幕。
誰是贏家?誰遭淘汰?誰通吃市場?誰慘淡經營?讓我們參與其中并拭目以待。訂閱《成功營銷》請點擊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跨界注定改變中國。
(《跨界》,藍色創意跨界創新實驗室,中國藍色創意集團編著,由廣州經濟出版社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成功營銷網站:www.vmarketing.cn
訂閱《V-MARKETING成功營銷》雜志請點擊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訂閱電話:010—85650313
廣告熱線:010-85650329,8565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