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洋快餐,唱著串燒歌,喜歡動漫韓劇,喜歡網(wǎng)絡(luò)游戲,強調(diào)自我,個性張揚,自由自在,他們是活得輕松的一代。
“80后”、“90后”,在這次四川大地震的大救援中嶄露頭角。他們勇敢,他們堅強,他們奮起,他們善良,他們崛起,他們成為主力,他們大有希望,他們是中國力量!
荊利杰:“我還能再救一個”
5月12日3時10分左右,綿竹市消防中隊第一時間趕往武都小學實施救援。
武都小學的教學樓坍塌了大部分,下面至少埋壓了100多名師生。雖然沒有特殊工具,但戰(zhàn)士們很快徒手展開救援。19歲的荊利杰第一個奔向了廢墟,開始了長達3天時間的救援。
余震不斷發(fā)生,鋼筋和樓板搖搖欲墜,殘存的墻體時不時往下掉,荊利杰全然不顧。手掌磨破了,手指頭出血了,腳底被鋼筋刺破了,荊利杰卻一刻也沒有停下來。13日,上天落淚了。雨中,荊利杰和戰(zhàn)友們?nèi)匀粵]有停歇。
13日上午10時許,就在搶救到最關(guān)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在余震和吊車的操作中發(fā)生了巨大的晃動,樓板在搖,墻體在垮……二次坍塌!危險!快撤!消防指揮部下達了命令。
荊利杰從廢墟中鉆了出來。就在此時,他聽到廢墟中有個男孩在呼救!他轉(zhuǎn)身就要奔向廢墟,余震再次襲來,并引發(fā)了更大面積的坍塌。戰(zhàn)友們和群眾把荊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帶。
荊利杰跪在了地上。就在跪下去的那一瞬間,他哭著大喊:“我知道很危險,我知道進去了就可能回不來,但是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吧!我還能再救一個!”
現(xiàn)場所有人都哭了……
荊利杰本人說過,自己不知道到底救了多少人,但是他腦海里想的惟一一件事就是:救人,趕快救人!
袁文婷:為了孩子將青春定格在了26歲
袁文婷,一個普普通通女孩的名字,如果不是這場災難,沒有多少人知道她是誰,一位來自于汶川震災地區(qū)什邡市師古鎮(zhèn)民主中心小學一年級的一位教師。
汶川地震發(fā)生時,袁文婷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學的校舍也遭遇了嚴重的破壞,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嚇得呆坐著,不知所措。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們的傷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沖進教室,柔弱的雙手抱出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當她最后一次沖進去后,三層的教學樓轟然倒塌……
13名孩子幸存了下來,袁老師卻走了。
向倩:緊緊摟住孩子們
廢墟中,龍居小學女教師向倩一手摟住一個學生,緊緊地擁在自己身下,像母親護衛(wèi)著自己的孩子!她的身體已經(jīng)斷為三段,人們怎么也無法掰開她那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在場所有參與救助的人員均被向倩老師這種舍生取義、保護學生的英雄之舉感動得淚流滿面,自發(fā)朝向倩老師鞠躬致敬。
原本,只需兩秒種便可離開教室,到達安全地帶,但當她在疏散學生們離開教室時,看到兩個手足無措的學生,向倩義無反顧地大步跨近學生,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去,可此時,整座教學樓已轟然垮塌,向倩和幾個學生一起被埋在了廢墟中……
搶險救援,“80后”女特警災區(qū)撫慰民心
北川災區(qū),來自重慶的12名女特警,成為救援隊伍中的一抹亮色。從發(fā)憷、作嘔到營救、巡邏,在這場罕見的災難中,這群“80后”女孩克服了重重困難,真正磨礪成警中花木蘭。如今,每天在災區(qū)巡邏,散發(fā)安全告示,安撫現(xiàn)場群眾,女警們成為災區(qū)一道靚麗風景,也成為災區(qū)民眾“心靈的滋潤”。
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
5月14日,解放軍戰(zhàn)士在四川北川縣中學的廢墟里尋找并呼喚活著的師生。當汶川縣映秀鎮(zhèn)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zhèn)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而他已經(jīng)氣絕!由于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jīng)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這就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陳佩剛:私企老板挺身一線
今年23歲的天津市私企老板陳佩剛,自愿報名參加四川省紅十字協(xié)會志愿者救援隊,深入受災較嚴重的綿陽市安縣進行救災。他說,自己從未經(jīng)歷過大地震,他被災區(qū)的房屋倒塌、同胞遇難的場面驚呆了,惟一的想法就是要來四川救災。
在他18歲時,家里人曾提議他參軍,但因為他想自己干個私營公司,所以就拒絕了。通過這次的親身經(jīng)歷和耳聞目睹,他感覺沒能參軍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陳佩剛用手摸了一下被太陽曬爆皮的胳膊說:“我所在的志愿者救援隊里,‘80后’占了相當一部分,我們參加救援隊惟一的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來挽救更多的生命。”
入黨申請: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讓我到最危險、最艱苦的地方搶救,請組織考驗我……”這是一群80后醫(yī)護人員的誓詞,其中最小的一位剛過完18歲生日。他們向南京軍區(qū)抗震救災指揮部解放軍第411醫(yī)院流動醫(yī)療一隊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該隊一行30人,化整為零,分成4個小分隊,留8人駐守映秀,其余全部出動進入交通最縱深的地方,給災民提供醫(yī)療救助。86年出生的李紅帥說:“外傷人員多,那里需要麻醉科的人,我去……”85年出生的徐小龍說:“我們年輕,體力上有優(yōu)勢,醫(yī)院的專家們年歲大,我們更能發(fā)揮作用。讓我們?nèi)グ伞?/p>
何翠青:為救同學失去右腿
她是個13歲的女孩,地震發(fā)生時,她本已走出宿舍,但為了叫醒還在午睡的同學,她毅然折了回去。何翠青是四川省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的學生,地震當天,她跑回宿舍,將十多名還在午休的同學從床鋪上搖醒,自己卻失去了最佳逃生時間,被壓在了廢墟下。50個小時后,她憑著巨大的求生欲望和驚人毅力,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獲救。
何翠青是木魚中學最后一個被救學生,由于重物長時間擠壓導致肌肉組織壞死而永遠失去了右腿。當被問:“你后悔嗎?”她搖著頭哽咽地說:“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沒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學。”
尹春龍:救人就像摘香菇
在分別堅持了150小時、179小時后,兩名被廢墟掩埋者在汶川縣映秀鎮(zhèn)成功獲救。除了兩人強烈的求生信念,奇跡得以上演的背后,都閃動著同一個瘦小的身影——一個20歲的志愿者,幾乎以一己之力,鑿通了兩人求生之路的關(guān)鍵點。他叫尹春龍,四川資陽人,以種植販賣香菇為生。在家里摘香菇,須要彎腰操作,直起腰就會影響速度。尹春龍說,他能保持著一個姿態(tài)不停地摘香菇。他鉆入廢墟,保持著一個姿態(tài),開始鑿洞救人。
和大部分志愿者不同,他自愿去做的工作,是鉆進廢墟中刨人。救援現(xiàn)場的所有人幾乎都知道,他真的是個神奇的小子。18日晚上,他忍住尸臭,成功救出了被困150小時的女子虞錦華。施救虞錦華時,虞錦華告訴小尹,她下面還壓著一個男子,只有將自己救出來,那個男子才有信心堅持下去。在狹窄的通道中,尹春龍一邊鑿著通道,一邊答應,他一定會將兩人救出。
許這個諾時,小尹只是個沒名分的志愿者——他甚至沒和映秀鎮(zhèn)志愿者組織聯(lián)系過,也不知道,在志愿者點,已經(jīng)可以吃上熱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