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賑災令日本更親切了嗎?”一網站對這一話題做了網民調查,其中約60%的網民給出了肯定回答。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日本政府、媒體及民間提供的幫助讓中國人感受到了善意。很多網友留下了感謝日本的帖子,其中有很多對兩國關系理性的思考。“日方的救援賑災活動,對中日關系來說是一個非常具有標志性的轉折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金嬴說。
這次調查從5月19日開始,截至5月21日21時,共有13769名網民參與投票。其中,8182票認為賑災讓日本變得更親切,占投票總數的59.4%,對日本的看法沒有因此改變的有5587票,占投票總數的40.5%。
投票后,網民留下了近3000條評論,正方和反方的評論各占一半。認為日本變得更親切的網民大多對日本的幫助表示感謝,有網友坦言,之前不喜歡日本,但這次日本的表現讓他改變了看法。很多網友都強調,通過這次地震“看到了日本人的善良”。一名網友寫道:“我們是禮儀之邦,不要涼了鄰居的心意,對日本的幫助,我們應該心懷感激。”有網友反思:“如果災難發生在日本,我們會不會也在每個超市設立捐款箱呢?”一名網友則評論說:“我認為國家就像每個小家一樣,平時有恩恩怨怨,但是在威脅人類的大災大難面前,那些恩恩怨怨會被徹底拋棄,取而代之的是人之間的互助求生,和大自然搏斗的眾志成城!”
對日本的看法沒有改變的網友們幾乎都說到了歷史問題。有網民說:“多年積累的對日本的所有記憶都是連著痛苦和屈辱,怎么可能因一次善舉就改變了呢?”還有人表示:“想到日本曾經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以及現在的態度,我心中還是很痛。”一名網友說:“日本視中國為潛在的區域競爭對手,日本從來就沒放棄過在任何一個舞臺壓制中國。中國是日本主要原料及生活用品供應國。何時日本能真正放棄敵視中國,承認歷史,友好互助,兩國才能更親切。”一名網友說:“我們應該感謝日本的友好與熱心。但不要夢想中日之間遺留的一系列問題會在一夜之間解決。這僅是個好的開始,日本能否正確對待歷史問題,才是中日友好的根本所在。”
這幾天,日本國內廣泛議論中國人對救援隊員的感謝,21日從中國返回日本的救援隊員在日本幾乎成了英雄。當天早晨,成田機場聚集了一大批迎接救援隊員的人群,在日中國留學生也打出“感謝日本救援隊”的牌子。日本外相高村正彥到機場迎接他們,他還當場念了中國民眾寫給日本駐華大使館感謝日本救援隊的信。日本媒體報道的主題是一致的:“日本救援隊打動了中國人的心。”具有標志性的轉折點。
中國人在大地震的背景中表現出的崇高的道德水準也令日本人對中國刮目相看。《產經新聞》記者福島香織在《中國各地空前的大獻血與大捐獻——四川大地震影響下》(5月17日)一文中,帶著敬意描述了災難中的中國人:“‘不管怎樣,也讓我獻血吧。不能給我做個預約嗎?’有上了年紀的女士急切地對獻血車的工作人員問道。‘對不起,這些排隊的人早晨五點就來排隊了。’工作人員溫和地拒絕道。”“獻血的窗口,陳艷(21歲)是早晨五點就乘公共汽車趕來的,‘昨天也來了,時間晚了,所以沒能獻上,今天是一定要獻上了。另外,在網上捐了100元錢。’陳在大學畢業后還沒有找到工作,沒有收入,但是她說:‘受災的人,比我要困難。’”而譚老師用身體保護孩子的壯舉,則讓日本讀者動容,他們感嘆道:“若是世界都是這樣的人,那世界就只有和平了。”
這些報道與新聞圖片中,中國人拼力的相互救助,對親情的真摯表現,乃至溫家寶總理在救災中的剛毅表現,都使普通日本人對于中國人的好感和認同感大為增強。
中日關系在這個災難的時刻,能夠獲得良好的進展,可以算是件不幸中的好事。
金嬴說,以往中國輿論一談及日本就很情緒化,但這次調查顯示,即使是反方的網民在留言中也表達了對日方的感謝之意。這表明,在中國和世界各國的關系日益密切之際,中國民眾變得更加理性、包容。金嬴認為,這次日方的救援賑災活動,從時間上看是去年溫總理的“融冰之旅”、今年胡主席的“暖春之旅”后一個積極延續。但不同的是,前兩者是政府高層政治性、文件性的交流,而這次是民間性的,兩國關系的回暖正從高層滲透到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