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與人溝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與自己溝通。想搞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干得值不值,開不開心,只能問自己,因為只有你才是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者找個樹洞,把想說的都對自己說出來。然后轉過身說:就按剛才說的去做吧!
要做事就會有氣受
這幾天天氣很好,但娟娟的心里卻有點煩。本來她在公司里也算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帶著幾個人,專門負責重要客戶的接待談判。這次來了一筆大業務,要是談成了,公司半年的利潤就不在話下了。老板照例讓她去跟客戶談。
客戶看上去蠻老實厚道,但談起生意來特精怪,簡直是雞蛋里挑骨頭。娟娟談了兩個星期都沒談成,老板等得不耐煩了,就說讓雯雯去談。
娟娟當時就覺得有點納悶:這個雯雯才進來幾個月啊,除了身材好點,沒看出來她有什么能耐啊,有時說話還結巴呢,談大客戶恐怕不行吧。
老板說:“談生意有時像打麻將,需要換換手氣。把你換下來,換個新手去談,以退為進,興許這事就成了呢?反正你在后面盯著點就是了。”
娟娟想想也有道理,反正自己在后面盯著,事情不至于失控,就讓雯雯做木偶給別人去耍著玩吧,到最后解決問題還得由我出面吧。
可是還沒等娟娟去盯著點,雯雯卻已經談成了,最后的方案也還是娟娟的那個。娟娟就去問雯雯怎么回事。雯雯故意輕描淡寫地說,其實也沒什么難的,我從來不跟客戶一本正經地談生意,不如陪他泡泡酒吧逛逛街,讓他放松放松,他也就不那么死板了。這讓娟娟感到心里很郁悶,這算什么談判技巧?還有沒有點技術含量?
學會跟自己對話
事后娟娟了解到,事情并不像雯雯說得那么輕巧。在客戶面前,雯雯使出了渾身解數,一會兒緊盯客戶,死纏爛打;一會兒裝得比誰都可憐,就差給人家跪下了。客戶想想單子終歸要做的,給誰做還不是做,想法一變,就同雯雯談妥了。
更郁悶的是,雯雯開始變得肆無忌憚迫不及待了。不管來了什么客戶,總搶在大伙的前面說“我來接吧”,有點來者不拒大小通吃的味道。老板似乎對雯雯也青睞有加,只要她開口,客戶基本上就由她承包了。
這樣的情景見得多了,同事們都不樂意了,有人就在背后給雯雯起個綽號叫“接熟客”。也有人實在忍不住就追著老板問:“為什么總是讓她接單,不讓我們接?”老板被問得不耐煩了,就說:“不要來問我,問問你自己吧。”
娟娟本來也跟其他人一樣,對雯雯的做法很反感,尤其是自己被搶了風頭,但一聽到老板這話,如雷貫耳如夢初醒:對啊,到底是老板,這話說得太對了。一個人有什么為難的事,不能老去問別人,表面上好像在和別人保持溝通,其實是把自己當小孩,顯得有點弱智了。如果要問還是問自己,和自己好好溝通一下,問問自己為什么去做這件事,有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做的時候有什么欠缺的地方……
其實要問的問題很多,冷靜下來想想,不跟自己溝通,還真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的困惑那么多的不足。與自己溝通,就像找了一個知心朋友跟自己談心,問問自己需要什么?擅長什么?有多少精力?有多少人脈?如果不和自己溝通,怎么會了解自己?如果不了解自己,怎么會去了解別人?娟娟覺得自己真該好好反省一下了。
把自己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有一段時間,重要的活兒都讓雯雯接去了,娟娟除了接一些不起眼的難度大利潤小的活兒,空閑的時候多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娟娟就趁機看書學習,還辦了一張健身卡,有空就去做做瑜珈。
娟娟把這段時間稱為“輕松做女孩”期,她覺得職場上的女孩一定要為自己創造這段時間,讓心態平靜下來,自己跟自己保持良好的溝通,徹底放松自己的心情。
其實,雯雯屬于“投機型”,一有機會就會不顧一切表現自己,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娟娟捫心自問,如果是我,會像雯雯那樣做得這么絕嗎?這樣做會讓自己開心嗎?如果一個人開心,朋友同事不開心又能有什么意思呢?假如要讓我這樣做還不難受死了。既然我做不到像雯雯那樣,那又何必傷心郁悶呢!
一個人不能包打天下,氣吞山河。在職場上,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誰也代替不了誰。讓自己活得好也要讓別人活得好,所以,要做適合自己的事,要做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如果沒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放棄就是最好的選擇。
做自己的心靈按摩師
雯雯更加不得了了,由于業績出色,老板把她升為主管。但氣人的是,雯雯老是派給娟娟一些不上不下不尷不尬的活兒,比如給客戶送個文件,為客戶聯系娛樂場所,反正接單是輪不上了,拉客的事倒做了不少。更氣人的是,雯雯老在她面前冷言冷語,說什么某些人再怎么賣力也沒用,能力不夠,談吐不雅,氣質不高,還是安分一點吧。不理她吧,她越說越起勁;跟她發火吧,她就陰陽怪氣地說:“我沒說是你,你那么有氣質,我向你學習還來不及,怎么會說你呢?”
娟娟已經學會了與自己溝通,學會了調節自己的心態。娟娟想起了熊瞎子掰玉米的故事。一只笨熊進了玉米地,它一手掰了一個玉米,想掰第三個,可騰不出手來,就把玉米夾在胳肢窩,再去掰下一個。等它再把玉米夾在胳肢窩,另一邊的玉米卻丟了。就這樣,笨熊掰了丟,丟了掰,等到它走出玉米地,還是手里的兩個玉米。
人有時真像笨熊,雖然誰都不愿承認這個事實。表面上你做得越多收獲越多,其實你得到的和失去的一樣多。得到了忙碌失去了悠閑,得到了這個機會就會失去另一個機會。這時候你就要問問自己,哪些是應該去爭取得到的,哪些是應該放棄的。這是一道選擇題,什么都能失去,就是不要失去自我。
娟娟想,就讓雯雯得寸進尺吧,就讓她接更多的客戶拿更多的獎金吧,說不定以后她連老板都敢對著干。倒不是想看她笑話,實在是要徹底明白一件事,只有靠自己的覺悟,靠自己與自己的溝通,別人是教不會說不清的。
心好一切都好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雯雯終于辭職離開了公司。老板有點舍不得,再三讓她留下,她卻說,這個地方太小了,做來做去就是那幾單業務,她要去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氣得老板說她忘恩負義。私下里雯雯也知道再干下去也實在沒趣,同事個個像吃了蒼蠅一樣斜著眼看她。她實在受不了這種氣,還是走為上策。
娟娟重新帶領一幫人,繼續做著以前的事。每天該做什么還是做什么,該怎么做還是怎么做。但是她的心里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她把工作和私生活嚴格區分開來,給自己留下充裕的時間,精心打理自己的心態。娟娟覺得,什么事情只要心里想明白了,做起來才會井井有條;什么時候給別人機會,就等于給自己機會。所以她會把業務分給適當的人去做,別人要她幫忙的時候她也適度地給予一定的幫助,并不像以前那樣大包大攬。這樣一來,大伙都明白自己該怎么去做事,都覺得自己很重要,都覺得比以前開心,都覺得娟娟比以前更迷人,更像一個領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