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夜幕到黃昏,轉到地球的另半拉,居然沒有“大頭兒沖下”?我晃著尚未轉暈的“大頭”,拉著行李箱從洛杉礬機場出來。從這一刻開始,我過了半個多月“顛倒黑白”的日子,從美帝國主義的西海岸跑到東海岸,又從東海岸折回西海岸,有道是“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何況是萬里之遙的美國地界呢?一路之上,所見者趣事頗多,怪相為廣,收拾印象深刻者,湊成“十大怪”,
第一怪 大鼻子卡車跑得快
在陽光燦爛、海岸漫長的加利福尼亞,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路幅很寬,一般都是對開8個車道,但攔路虎似的高速收費站一直沒有發現。
美國的公路也有專用車道,不過不是留給領導走的,也不僅僅是給公交車走的,而是給載有兩人以上(含兩人)的所有車輛走的。在美國,平均每對夫婦都有三輛車。美國人有錢買車,有錢燒油,可一上路,就有限制了,最里邊的車道被定為多人車道,一人一車的,只能在外道堵著走。據說有個自作聰明的小伙子,弄了個假人綁在副駕駛座上,竟然溜溜兒在里道蹭了兩年,后來露了餡兒,被法院判了8年監禁。
美國的大鼻子卡車是路上的一景兒,在咱們國家很少看到。車頭和寬大的駕駛室都被漆得五顏六色,整個身子足有五六十米長,跟咱們的解放、東風等“大個子”一比,立分高下。雖然“大鼻子”車體型碩大,可在路上跑起來卻一點兒不“肉”,這種車在眼前呼嘯一過,好家伙!簡直就是一座快速移動的山!
聽導游說,在美國人眼里,只有長鼻子車才是真正男人開的車。我想,其實這和男不男沒什么關系,主要是因為美國既有和咱一樣的幅員遼闊,文有和咱不一樣的地廣人稀。他們的鐵路不是國有的,線路也不發達,所以大部分商品運輸都得靠這“大鼻子車”。這些卡車的駕駛室已遠勝從前:空間寬敞,空調、音響俱全,有些還設置臥鋪和折疊式寫字臺,讓跑長途輪流開車的司機有娛樂和睡覺的地方,所以“大鼻子”廣受貨車司機青睞而稱雄美國公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美國的大卡車司機也是網絡世界的一部分,他們出門大都自備手提電腦。到了停車場,司機們就把車上的電纜,跟停車場地面上的電源插座、網絡服務系統連接起來,然后躺在駕駛室的臥鋪上看電視、上網、收發電子郵件。
第二怪 中餐早點賣不壞
美國人天生不是做飯的材料。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琢磨吃喝上,美國人覺得不值得。更何況,他們自詡是在吃營養吃健康,而不是吃口感吃味道。果真如此嗎?抬眼看看美國滿大街的胖子就知道了。所以,許多美國人可能一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世間美味。
美國人早上通常吃什么?一份炒雞蛋、兩段烤香腸、兩片烤面包、油炸土豆片、橘子汁或咖啡,齊了。正餐呢?一袋面包、一罐飲料、幾根胡蘿卜、兩頭洋蔥,偶爾解饞再弄盤牛肉什么的,也齊了。
我所住的這家假日酒店的老板是位韓國人,雖非華人,好歹也知道東方人的口味。他給客人提供的中式早餐是:熱米粥、榨菜炒肉末、烤香腸和煮雞蛋。早上第一眼看到這幾個名字,就覺著挺順眼,盡管吃起來味道差些。但接下來一連四天,都是這四樣。我找來伙計一問才知道,人家這份精心安排的中式早餐,是專為接待中國人準備的,飯店開業四年了,壓根兒沒換過!
第三怪 房間使電像近代
在酒店,我發現房間的每一處電器都有一個獨立的開關,以至開關多得讓人用起來覺得忒費事,好像回到了電器化生活剛開始的100年前。更糟糕的是,洗漱已畢,鉆進被窩準備睡覺,才發現床邊沒有電器控制開關,只好光著身子,顛兒顛兒地跑到房間和廁所的各個角落,逐一關掉剛才一一擰開的電鈕。從酒店的整體設施和裝修來看,又不像是歷經百年線路陳舊的老店。那么答案只有一個,這是出于節能的考慮,您用哪個電器就開哪個,暫時不用的則電源緊閉。比起國內的酒店這當然顯得麻煩。在國內,只要進房間一插卡片,所有該亮的該轉的都立刻工作起來,出門時一抽磁卡,電源全部切斷,既節能又方便。咱享受慣了這種高端酒店產品,再進老美的“節能房間”,東開開,西關關,還真有點兒憶苦思甜的味道。要不怎么有人說,出國就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呢!
第四怪 大片主角街上帥
到了洛杉磯,必得去趟“好萊塢”(HoUywood),否則,白來。
什么叫“好萊塢”?翻譯過來就是“長青樹林”的意思。如今,林子大了,什么“鳥兒”都來了。不提出沒其間的大牌明星,也不提穿著奇特的全世界影迷游客,單是“星光大道”上扮成影片中各種角色的街頭藝人,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想象中,“星光大道”肯定氣派奢華,沒想到實地一看,敢情所謂的“星光大道”,其實就是柯達劇院門前一條長長的花磚便道,比長安街上的便道窄巴多了,實在稱不上什么“大道”。不過星光卻是真的,在這條乍看不起眼的便道上,隔不遠就是一個嵌在路面上的大五角星標志,每顆“星星”上都刻著一位電影明星的大名,一路走過去,成龍、梅爾吉普森、吳宇森、史泰龍……串串熟悉的名字在腳下閃現,到現在為止,已經有5000多位明星。當然有些五角星還沒有名字,那是留給未來之星的。
逡巡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的電影角色扮演者,和南來北往的影迷、游客互動頗多。您只要稍與小費,就可以跟提著長劍的大俠佐羅、戴著一只黑眼罩的海盜船長、站在地鐵出風口按白裙子的夢露等各路豪杰合影拍照。這些街頭藝人頗有藝德:造型生動,扮相嚴謹,表情準確,態度親和。我在那里就見過這樣一位年屆六旬的“夢露”,她身材瘦削,臉上布滿細碎的皺紋兒,一頭卷邊的短發染成銀白色,再配上一條白色連衣裙,腳穿細高跟兒涼鞋,盡其所能地往夢露的經典形象上靠。一旦有人愿意出點小費與她合影,她在鏡頭前立刻神采飛揚起來:笑唇輕啟,下頜微微上揚,右手叉腰,左臂伸直,斜刺里直指青天。在好萊塢這個充滿奇幻的“夢工廠”里,傳統和前衛,富貴和貧窮,文明和墮落交匯在一起,人們以藝術為依托,共同詮釋著平等和自由的意義。
第五怪 店規“槍口”全沖外
美國的中餐館不少,但這些中餐館往往染上了美國文化。我在一家名為“悅來”的中餐館吃飯,就有了這樣的感受。
“悅來”飯館據說一向以味道鮮香、用料講究的肉包子和牛肉面為號召,遠近聞名。地方也挺干凈,店里的圓桌靠椅、墻上的贈詩題字,都營造著華人就餐的氛圍。在等菜的當口,我偶然讀到了一張鑲在鏡框里的“悅來三不”店規,著實教人開眼。“店規”如下:“一、不要催菜!菜還沒上,只有一個原因——沒好。何妨稍待片刻,待會兒慢慢享用你的美食。二、不勞費心。生意有好有壞,客人時多時少,可能忙過一陣,也許還沒開始!旁邊倒了三家超市,我們已經干了N年!年年關店度假,每逢周一公休。快樂自掃門前雪!既用不著臭皮匠,也請不起諸葛亮!三、不請自來。每樣東西都好吃,高高興興,下次再來!吃得不很滿意,就這么一次,拜拜!財大氣粗,挑三揀四,我們這兒可沒人會唱:何日君再來!”
好家伙!字是方塊字,話是中國話,可讀過之后就會發現,這“悅來三不”里面的味道,絕對是正宗的“美國制造”。的確,催菜、多嘴、甚至挑三揀四,好多吃飯的主兒,都有這些個毛病。但在國內,店規一般是店主給自己員工定的規矩,還沒有一家餐館敢這么給客人立規矩,更甭提立得這么理直氣壯、擲地有聲。不過細讀之下,也能看出一些弦外之音。之所以“悅來”立下“三不”,足見這類情況在當地華人社會里比較普遍,也許曾長期困擾小店的經營。中國人歷來把開飯館看作是低人一等的“勤行”買賣,在飯館里高談闊論、猜拳行令、指手畫腳,好像誰也管不著。作為花錢享受的消費者,怎么可能接受店主的“三不”約束呢?
第六怪 五星賓館紅木蓋
在美國美麗如畫的海濱城市圣迭戈市,有一家氣勢恢宏的科羅拉多酒店。酒店是1888年建造的一座純紅木高層建筑。酒店的歷史更是讓美國人津津樂道:發明大王愛迪生為這家酒店裝設了電燈;好萊塢明星瑪麗蓮·夢露曾在此拍攝喜劇;曾有12位美國總統先后下榻于此;英王繼承人溫莎公爵在此邂逅了美國平民辛普森夫人,從此演繹出“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佳話……
走進這家聲名赫赫的酒店,大堂顯得有些昏暗,一看東北角的電梯,怎么還是100多年前用推拉門兒像“鐵籠子”似的那種?一問才知道,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商用電梯,失敬失敬,敢情電梯的“祖宗”在此!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全木質結構酒店,而且,這家完全用木榫結構建成的紅木酒店,出自i00多年前的華工之手。據說,當年為了建造這家酒店,投資者專門到中國聘請了不少高超木匠。此刻,我坐在科羅拉多酒店庭院中的長椅上,沐浴著海濱特有的陽光,一種怡然自得的感覺漫上心來。
第七怪 關閘不能往回拽
根據規定,我們持有多次往返美國的護照,可以順訪一下墨西哥。我們已經到了圣迭戈市,再往南19公里,就是墨西哥的邊境小城蒂華納了。轉眼到了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邊境口岸,用辦什么過關手續嗎?根本不用。
這多少讓我覺得有些奇怪。
走近關閘才發現,這里僅設了一座鋼管焊成的閘門。閘門一轉,我才鬧明白其中的奧妙:此門只能從左向右逆時針轉動,不能反方向轉,也就是說,只許從美國這邊兒出,不許從墨西哥那邊兒進,你從美國出去了就甭想再回來。此閘設計簡單,_去口絕對可靠。
這個針對墨西哥人的關閘,倒給了美國的精明鬼以可乘之機,因為美國的汽車在這里進出自由。據說,美國圣迭戈市的無鉛汽油每加侖4.61美元,而在蒂華納僅2.54美元,柴油價格差距更大,于是許多美國人蜂擁過境到墨西哥“蹭油”。有趣的是,因為蹭油的太多,過境時車列長龍,排在后面的人往往既費時又費油,落個“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八怪 圖書館里詩詞曬
此番訪美,可謂是一次味道濃郁的文化教育之旅。半個來月,我先后游歷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耶魯大學、西點軍校(即美國陸軍軍事學院)、斯坦福大學和波士頓圖書館。這“五校一館”,個個兒名頭響亮,實地一觀,其規模氣度,確實非一般學府可比。之所以要單說說波士頓圖書館,是因為該館的二樓有一面專供中國人展示才華的“詩人墻”。
始建于1895年的波士頓圖書館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圖書館,有“人民的皇宮”之美譽。近年來到波士頓圖書館借閱圖書的華裔民眾越來越多。圖書館二樓,有五個書架擺放著兩萬余冊中文圖書。書架旁有幾組供讀者閱讀和休息的桌椅,桌椅對面的墻上寫滿了華人讀者留下的詩行,正上方貼著一件書法橫幅“詩人墻”。在去國萬里之外,能找到這么一塊地方,已足感親切了。
第九怪 西點軍校山水外
美國的名校,無論是哈佛、耶魯、麻省理工,還是斯坦福大學,都與繁華喧囂的大都市保持著相當的距離,不像中國的名牌大學,大都身居鬧市。
在遠離市區的美國著名高校中,躲得最遠的應該算是西點軍校了。西點軍校曾與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以及中國黃埔軍校并稱世界“四大軍校”,可惜現在只有西點軍校一枝獨秀了。
西點軍校坐落在紐約北部哈德遜河西岸的西點鎮,距紐約市約80公里,占地1.6萬英畝。艾森豪威爾元帥、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巴頓將軍都曾是這所軍校畢業的高材生,也是該校師生引為自豪的大人物。
在西點軍校誕生的美軍名將中,故事最多的要數“二戰”名將巴頓將軍。他作風嚴厲、作戰勇猛,被譽為“血膽將軍”,但在校的學習成績卻令人不敢恭維,他花了五年時間才從西點畢業,比同期學員多出一年。一次,一位記者追問其原因,巴頓俏皮地回答,他在學習期間沒有找到學校的圖書館。對此,西點人以自己的幽默來回答和紀念這位1909年的畢業生——1950年,他們在校圖書館對面立了一尊頭戴鋼盔、身著戎裝、手拿望遠鏡的巴頓將軍塑像。這回好了!您手拿望遠鏡,見天兒站在圖書館對面,不會找不到了吧?
站在巴頓將軍的銅像前,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這所學校人才輩出呢?我在來西點軍校的路上,沿途80公里看不到人煙密集的市鎮;在學校門前,除了數家小飯館之外,也找不到任何鬧市的痕跡。置身山林河岳之間,心不焦氣不躁,沉下心來讀書,或許是學業有成的重要因素。這不由得讓我聯想起中國古代的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等著名書院,無不寄身山前林下。
古代的書院,美國的西點,都給我們的當代教育者提出了很好的辦學思路:離塵囂和浮躁遠一步,就離知識和真理近一步。
第十怪 紐約垃圾像公害
紐約有著“帝王之都”的雅號,在我的想象中,紐約的城市面貌應該氣派非常。可當我在日暮時分,走上擁擠而喧囂的紐約街頭,竟懷疑自己是不是進了一個“垃圾世界”。下午5點來鐘,裝滿垃圾的黑色垃圾袋堆在馬路兩側,黑壓壓的兩溜兒,即使在百老匯和華爾街這樣的著名街區也不例外,而且行色匆匆的紐約人對此毫不理會。奇怪的是,一向以批評揭短為要務的紐約時報、NBC等國際主流媒體,其總部大樓就在這些垃圾場的上面,他們怎么也能如此無聲容忍呢?他們的直言不諱哪去了?他們的新聞責任哪去了?我想,可能他們一向高瞻遠矚,把眼前和腳下這點事兒給忘了。
據報道,在這個擁有800萬人口的大都會里,每天產生的垃圾重達1.1萬噸。上世紀30年代,很多垃圾都運到了法拉盛海灣,現在開始遠走他鄉,每天有550輛車組成9英里長的垃圾車隊,分別駛往新澤西、賓夕法尼亞和弗吉尼亞等州。當然,這些提供傾倒場地的州是要收錢的,而且價格不菲。更為可怕的是,倘若某天大雪封路或其他什么原因無法處理市內垃圾,那么這座城市就不知臟臭到什么程度了。據說一次垃圾工人罷工,差不多四五天沒有垃圾車上街,曼哈頓的路邊垃圾堆積成山,臭氣彌漫于街頭巷尾。
這讓我想起了30年前的北京城,那時候胡同里的居民把倒垃圾叫“倒土”。每天天擦黑兒,有清潔工推著鐵斗車來了,手里的鈴鐺一晃,大伙兒就知道“倒土的”來了,紛紛端著土簸箕、破盆舊桶出來“倒土”,很少有人用塑料袋裝垃圾,塑料袋還是個稀罕物。人們把垃圾折進車斗里,然后把手上的家伙在車幫上“啪啪”磕打兩下,鏗然作響。
說完了這美國所見的十大怪,忽然感覺自己有點兒少見多怪了。其實怪與不怪,全憑感覺。我想,見怪的感覺,絕對是個好東西,它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感,我們帶著它一路走過,可以看遍千千世界,色色人生。
編輯/李小靈 lixiaoling0430@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