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大要舉行婚禮啦!
這消息像長了翅膀,在永清縣十里八村迅速傳開。村民們都納悶兒,他們結婚都10年了,連閨女邱爽都快10歲了,現在剛有了小兒子,怎么突然之間又想起舉辦婚禮了?
2004年12月28日,邱家本來十分寬敞的院子里擠滿了三鄉五里來看熱鬧的村民們。中央電視臺也派記者前來采訪這對不平常的夫婦和這個不平常的婚禮。身高不足1.5米的駝背男主人邱玉泉滿面春風。比他小10歲的女主人張燕芝第一次披上婚紗,盡管有幾分羞澀,但她內心的興奮和幸福是無法掩飾的。她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在自己結婚lO年之后,在新生嬰兒滿月的喜慶日子里,丈夫能圓自己一個披上婚紗的夢想。
10年了,3650個日日夜夜,自己和身有殘疾的丈夫兩度創業,把一個4000元起家的小醋作坊,建成了一個擁有400萬固定資產的食醋釀造公司。如今的日子好過了,細心的丈夫還沒有忘記圓自己一個夢。為自己,也為這個家舉辦了一個遲來的婚禮。
10年了,張燕芝不愿意當著丈夫流淚,因為他真的太累了,更不愿意當著大家流淚。可在這個幸福的日子里,她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淚水從這個30歲女人的臉上一串串地流下來……
打勝愛情保衛戰
這是一場看不見刀光劍影的“戰爭”,發生在10年前,永清縣大辛闖村殘疾青年邱玉泉的家門口。交戰雙方劍拔弩張。一方是年輕姑娘張燕芝家請來的親朋好友,目的是把姑娘從邱家搶回去;一方是殘疾青年邱玉泉請來幫他保護姑娘的十幾個鐵哥們兒。目的是保護姑娘,別讓張家搶回去。
搶親的人們理由是充足的:“快把姑娘放出來,我們家這么年輕、漂亮的閨女,決不能嫁給一個歲數又大、長得又丑的殘疾人。”
邱玉泉請來的那幫子哥們兒也不示弱,和前來搶親的人們針鋒相對:“你們家的閨女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包辦婚姻那一套早就吃不開了。閨女愿意嫁給誰,由她自己說了算。你們家里再干涉兒女的婚姻,已經犯法了。”就這樣,兩家的摩擦不斷,邱玉泉成了這場“戰爭”的導火索。
23歲的邱玉泉,從父親手中接過了一個做醋的小作坊。憑著幾年來的苦干實干加巧干,這個小醋作坊的規模日益擴大。成了一家釀醋公司。張燕芝是作為打工妹被招進公司來的。張燕芝來公司不久,就給邱玉泉留下了較深的印象,“她長得漂亮,但從不刻意打扮,干起活來還特別實在。我心里暗想,要是能找到這樣的人做我的妻子,那該有多好呀!可想想人家長得那么漂亮,咱自己又是個殘疾人,又比人家大10歲,怎么可能呢?想來想去,只好把這個念頭打消了。”
讓邱玉泉沒有想到的是,當他暗暗地愛上姑娘時。姑娘也看上了這個身高只有一米三幾的男子漢,姑娘自己說:“他每天清晨四五點鐘就起來忙活了,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最后一趟送貨的車開回廠里,他才肯躺下。忙活時吃在車間,住在車間。家離車間只有十幾米,他都不肯回家休息。”在姑娘心目中,是不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并不以身材魁梧為標準。只有胸有大志,敢定下遠大目標者,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漢。
對于這門親事,別說女方不同意,就連邱玉泉的父親也不放心,他憂心忡忡地對兒子說:“人家姑娘年輕、漂亮,你又是個殘疾人,人家姑娘能真的看上你嗎?等人家把咱的錢騙走了,再把你一腳蹬開,到那時咱們是人財兩空,這事兒你可真得好好想一想。”
聽了老父親這一席話,沉默了半晌,邱玉泉依然鐵了心跟燕芝在一起。
邱玉泉騎上摩托車,帶著張燕芝沖出人群直奔涿州,當天晚上倆人懷著興奮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入了洞房。他們在涿州一住就是一個多月,也就是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們勇敢堅定地愛的結晶——女兒邱爽在母親的腹中孕育成型了。
在外漂泊總不是一回事兒,一個多月后,他們回家了。
女方家三天兩頭到邱家來鬧,多少次搶人都沒有成功,又想出另一個辦法——跟邱家要10萬塊錢,算姑娘的“奶水費”。10萬元對于邱玉泉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幾經討價還價,雙方最終以兩萬元達成協議。
邱玉泉拿出了全家人所有的積蓄,連買原料的錢都算上了,結果還差4000塊錢。迫不得已的小邱又求爺爺告奶奶,把湊齊的兩萬元交到女方家,這場搶人風波才逐漸平息。
直到1995年底,他們才拿到了來之不易的結婚證,這時女兒邱爽已經在母腹中長到4個月了。領到結婚證的那天晚上,小兩口興奮得徹夜難眠。妻子一個勁地流著幸福的淚水。而丈夫想的是,再灑下幾噸汗珠子,讓妻子成為十足的闊太太。
將企業拱手送人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明天邱玉泉將在家人面前宣布一個驚人的決定,把他和大弟弟兩個人經營了數年,已經頗有起色的企業無償地送給弟弟,而自己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另起爐灶。邱玉泉作出這個大膽的決定,是經過認真考慮的。
到1999年底,企業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然而也就是在這時,兄弟倆在經營上產生了分歧,整日磕磕絆絆,企業發展勢必會受到影響。為了不傷害兄弟之情,為了企業的發展,邱玉泉決定白手起家,再創辦一個企業。
然而妻子怎么也想不通,企業是兄弟倆共同創辦的,為了企業的發展,身有殘疾的丈夫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呀!如今兄弟倆之間鬧了別扭,憑什么就把共同的財產送他呢?身無分文的丈夫靠什么發展?將來一家的生活怎么辦?丈夫的回答很簡單一一“我是哥哥!”四個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當妻子問全家人將來生活怎么辦時,丈夫沒有說話,只是把自己粗糙的手放在了妻子的手上。撫摸著這只粗糙的手,妻子感到了一種力量。盡管一萬個不愿意,在這件體現兄長寬容與慷慨的大事上,妻子聽從了丈夫的決定。
其實,邱玉泉本人心里也不是個滋味兒,為了這個由小變大的企業,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呀!險些連命都搭上了……
23歲那年,自己從父親手里接過了幾個發酵缸和4間破平房。從那一天起,他就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個殘疾人,這不僅僅是創業的開始,更是與命運搏斗的開始。
想想創業的那些日子,邱玉泉真的不敢回憶——做醋最累的活是翻缸,而站在發酵缸前的自己,比缸高不了多少。當把70多個大缸整個翻上一遍,自己渾身像是散了架。躺在床上自己問自己,明天我還能起來嗎?
嚴冬的風雪對他是另一種考驗。生產出來的產品還要賣出去,冬日的天還沒完全亮,他就用自行車馱上100多公斤的醋上路了,十里八村地去賣貨。趕上雪后路面上結了冰,自行車一次次連人帶貨地摔倒,幾次差點被飛馳而過的汽車撞上。好懸呀!然而他倔強的性格,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爬起來。這次面臨的第二次創業,就算是再一次爬起來吧!可這次真不是自己摔倒。
天眼看著就要亮了。“我聽你的。”妻子說完這個四個字,村子里傳來了第一聲雞鳴。邱玉泉一骨碌爬起來,他要再到廠子里走一走,看一看,因為從今天起,這個企業再也沒有他的份兒了。他真的割舍不下自己對企業的情感,這個企業里飽含了一部中國殘疾農民的創業史呀!
第二天,當邱玉泉在全家人面前宣布了他的決定后,連他大弟弟在內的全家人都感到了震驚。這個決定一時間傳遍了全村,鄉親們說什么的都有。有的說他傻,有的稱贊他像個哥哥、男子漢,有的說他過不了幾天就得反悔,也有的為他的將來擔心。鄉親們的議論,他就像沒聽見一樣,全身心投入了二次創業之中。
致富不忘行公益
第一次創業,還有老父親給他的4間破平房和幾個發酵缸。可這第二次創業呢?真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呀!如今到了這一步,不創業只有死路一條了。看看身邊忙碌的妻子,看看天真活潑的女兒,他橫下一條心,一定要讓她們過上幸福的日子。
就這樣。邱玉泉用他東托西湊借來的4000塊錢,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廠房破土動工沒幾天,區區4000塊錢就用光了,夫妻倆四處借債。在那些最艱難的日子里,對于丈夫能否成功,妻子張燕芝心里一點底也沒有,可她卻堅定地對丈夫說:“我堅信你的信心、智慧和勇氣,你一定能成功。”
在妻子的鼓勵下,邱玉泉沒白天沒黑夜地在工地。雖然廠子離家只有一箭之遙,他幾乎一年沒有回家。妻子把飯送到車間,端到他的面前,他都沒有時間吃。
為了盡快地把錢還上,為了企業的發展,邱玉泉決定把自己的產品打入北京市場。他來到北京一家馳名中外的老字號醬菜廠,好話不知說了多少,自己精心生產的產品,人家連看也不看,就更別說聞了,眼神里、語氣中透出了對殘疾人的不屑。對方的傲慢和偏見重重地傷害了邱玉泉的自尊心。邱玉泉被激怒了,他把整整一桶醋倒進了旁邊下水道。
這一倒。小院里飄出濃濃的醋香。這時一位老者來到了邱玉泉身邊,把手伸進醋桶蘸了點醋,放進嘴里品了品,又湊近仔細看了看,口中連連稱贊:“好醋、好醋!”
老者當即拍板,與邱玉泉簽訂了常年供貨合同,北京市場就這樣打開了。
而另一家北京著名老字號醬菜場,分析、化驗了邱玉泉家送來的產品樣品后,贊不絕口,但他們怎么也不相信這么好的產品竟然出自一名農村殘疾人企業家之手。直到廠長親自赴河北永清考察了邱玉泉的企業之后,才與他簽訂了每年數額不小的常年供貨合同。
邱玉泉把產品打到了北京、天津、石家莊,并且和其他著名企業家合作,打入了俄羅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2004年就掙到了30萬元外匯。
邱玉泉富了。當他的事業陷入低谷時,妻子張燕芝給了他堅定的支持和鼓勵。當他的事業走人順境,妻子又不斷地提醒他,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夫妻倆閑聊時,妻子說起每到雨后,村子里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鄉親們出入太不方便。聰明的丈夫領會了妻子的意圖,花了7萬元為村里修了一條柏油路。
僅僅用了4年時間,殘疾人邱玉泉靠4000元起家,發展到今天擁有400萬固定資產的龍泉醋業釀造公司。4年跨了4大步。邱玉泉富了不忘百姓,經常向社會公益事業捐款。他入了黨,又被選為縣政協委員、縣十大杰出青年、地區自強模范。聯合國大使制定《國際殘疾人權利公約》的組委會主席來到了他的企業,中國殘聯國際部的領導來了,中央電視臺記者也前來采訪。
面對四面八方涌來的榮譽,邱玉泉沒有飄飄然的感覺。他還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大目標,那就是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專用產品。他還有一個美好的愿望——把自己的產品送給來比賽的外國運動員、教練員、新聞記者。送給每一位中外朋友。他要讓自己的產品告訴世界,中國農村的殘疾人企業家,跟自己的祖國,跟自己的人民一樣珍視友誼,珍視團結;也和健全人一樣,能夠自食其力,用愛心與智慧釀造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