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黃岡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全民創業,正在從傳統農業向新型工業化邁進。近日在黃岡市召開的湖北省工業經濟現場會上,與會者徜徉在一棟棟現代化車間和廠房中,不僅驚嘆這里良好的發展環境,更驚嘆這里經濟社會的巨變。
地處湖北東部的革命老區黃岡市,面積1.74萬平方公里,長期以來定位為大城市的“菜籃子”、“米袋子”,曾經是典型的農業大市、經濟弱市。過于倚重農業的經濟模式,工業化水平低,成為黃岡發展的一大軟肋。市委書記劉善橋在任市長期間曾感嘆:黃岡如果哪一天有1000多個‘大老板’,黃岡的發展就讓人刮目相看了。光榮歷史的‘將軍縣’、‘教授縣’,也要有更多的‘企業家縣’來增輝黃岡市”。尋找一只有力的手,改變經濟結構,一直是黃岡領導苦苦思謀突破的棋局。
工業腿短的經濟“短板”,被作為沉疴的癥結,放置在亟需解決的問題之首。黃岡提出“三帶”、“四抓”工作方略,即抓市區帶全域、抓本級帶下級、抓機關帶基層,堅持“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招商、著力抓環境”;大力實施“六個一百”工程,即培育100億元產業、建設100億元工業園區、壯大100家重點企業、抓好100個重點項目建設、年新增1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市縣領導聯系和服務100家民營企業。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采取強有力的舉措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著力推進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建設,大力優化投資環境,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從2005年到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連續3年高于湖北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每年以100多戶的速度遞增。2008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78家,當年新增91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54.6億元,同比增長30%。農業黃岡正逐步邁向工業化,從“種莊稼”到“種工廠”的躍升。
從強力招商、全方位招商到定位招商、科學招商,黃岡不斷總結招商經驗,提高招商水平,大力推進產業集群招商,實現由“單個企業招商”向“產業整體引進”轉變,從“承接產業”到“對接產業”轉變。2003年至2007年,共引進項目4785個,總投資1074.3億元,完成投資275.37億元。其中億元項目152個。今年元月至5月,引進及簽約規模以上項目576個,總投資688.2億元,其中億元項目32個。娃哈哈、匯源、太子奶、伊利、上好佳、貝因美、綠潤等26個中國名牌企業紛紛落戶黃岡。
2003年,黃岡引進國內最大的果汁生產企業北京匯源集團落戶,到2004年太子奶簽約,2006年伊利集團在黃岡投下中國乳業史上最大的一筆產能投資6.5億元,如今以這三家企業為主,撐起市直工業飲品板塊。其中,黃岡伊利全部生產線投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21億元。
建縣只有11年的團風縣,是個工業為空白的農業小縣,但團風縣用不到兩年時間打造出了鋼構產業集群,到目前為止共引進鋼結構企業達20家,項目總投資達28億元。年設計生產能力近百萬噸,年預計產值近80億元。這個縣,被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授予“中國中部鋼結構生產基地”稱號。
醫圣李時珍故里的蘄春縣突出抓 好醫藥工業,現形成了醫藥加工、生藥制藥、保健品等系列開發的產業集群。
黃岡擁有長江岸線216公里,其中深水岸線83.45公里,均為港口建設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可以停靠5000噸級船舶。去年黃岡專班規劃、推介岸線資源,打造造船產業集群。不到一年,13家造船企業就慕名而來,總投資達到33億元。其中,2008年有11家造船企業落戶湖北,10家選在了黃岡。
現在,黃岡具備一定基礎的產業集群達29個,聚集企業1578家,年產值、經銷額達220多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45%左右。武穴醫化、蘄春藥材、麻城汽配、團風鋼構、黃州食品飲料五大產業集群已進入湖北省重點產業集群行列。2007年,食品飲料、紡織服裝、醫藥化工、建筑建材四大產業產值分別占工業的15%、17%、21%、14%,共完成產值188.7億元。工業品牌建設實現較大突破,已創建國家特級建筑資質企業1家、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產品2個、國家免檢產品5個、湖北名牌產品10個、國家原產地保護產品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