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經濟的逐漸發展過程中,已經率先有一批順應市場經濟大潮而跨入富裕階層的群體,這部分人如今的年齡基本處于50歲以上,并在準備頤養天年。與此相對照的是,那些50歲以下的群體,還處在財富的積累甚至是奮斗的過程中,爭取更大的成功以及走向職業巔峰依然是這個群體的主導思想。我們可以把50歲以上的富裕群體稱之為“老富”或者叫“傳統富裕階層”,把50歲以下的群體稱之為新富階層。這兩個群體在價值取向、消費特征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
財富來源:老富的機會主義VS新富的銳意創新。新富與老富成長的年代不同,因此財富積累模式也不同,老富的財富增長主要來源于國家體制、政府資源與關系等,依靠獨到的眼光、驚人的毅力來獲取,新富則主要來源于個人專業知識與才能、商業模式創新等。因此,老富對于很多前沿的消費領域和生活方式缺乏敏感性,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積累財富上,而新富群體則處于信息社會的背景下,財富增長與享受消費同時并存。
職業特征:傳統產業塑造的老富群體VS現代產業孵化的新富群體。老富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經濟發展正在摸索的階段,因此制造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等傳統產業是老富群體贏得財富的舞臺,因此,傳統的、實在的、可感知的營銷信息更能打動他們;新富群體則存在于信息產業、研究/咨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中,創新的、多元化的、豐富多彩的營銷概念更能得到認同。
子女態度:傳統的老富VS更加開明的新富。50歲以后的老富階層,更傾向于把財產留給自己的子孫后代,除非子女都不愿意干或者沒有合適的子女能夠勝任,比如匯源的朱新禮出售企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子女做接班人。老富群體的觀念直接帶來子女教育市場的機會,各種MBA、出國留學等會更受老富群體的青睞;而相對年輕的新富,則心態較為開放,更多希望子女是能夠順其自然的發展,這一點使新富對于子女教育在興趣等方面的投入會增加。
投資理財:細心謹慎的老富VS活躍的新富。在對待投資的方面,老富的投資通常比較謹慎,傾向于保值或者選擇一些非常簡單的投資工具,因此儲蓄、國債、基金、黃金等是老富群體更傾向選擇的;新富則廣泛涉獵各種投資活動,比如股票、外匯、公司參股、債券、期貨等,相較而言,新富群體比老富群體更會分散風險。
社交半徑:熟人圈子中的老富VS 陌生人圈子中的新富。老富的圈子主要以熟人為主,對于參加各種俱樂部中的社會交往并不是非常積極;但是,新富對于陌生人圈子的參與度就很高,新富更擅長在陌生人圈子中獲取社會資源,以及獲得社會資本的增值,然后能夠更好
地為未來的財富積累打下基礎。對于老富來說,熟人口碑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信任的信息渠道,對于新富來說,俱樂部、派對、新品推介會等往往也會讓他們動心。
價值訴求:追求平淡的老富VS自我實現的新富。在最幸福的時刻的認同上,老富群體是比較平淡的,比如生活優越的時候,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但是新富則認為是學到新知識的時候,實現目標的時候,打扮時髦的時候,更加追求自我實現和自我的成就。因此面向老富的廣告概念要取向于和諧氛圍、家庭觀念、溫馨感,對于新富的廣告概念則要強調成功、成就、超越感等。
品牌追逐:老富的經典品牌VS新富的創新品牌。在品牌的偏好上,老富群體更多喜歡一些經典品牌,比如汽車品牌中,老富更偏好寶馬、奔馳等品牌,并且品牌的忠誠度比較高;而新富群體則更喜歡一些創新活力的品牌,比如他們更喜歡奧迪、別克等品牌,因此一些新的品牌元素和新的體驗將可以改變他們的消費偏好。
對比中國新富和老富的差別,可以發現作為“鉆石銀發”的老富與處于中堅力量的新富有著不同的消費和價值取向,相對而言,新富群體的消費活躍度更高。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在中國未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過程中,將會孕育更多的新富階層,對于企業來
說,抓住新富比鎖定老富吸引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