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在2024年派人登月,因此印度的“登月計劃”必須要快過中國。
對于印度空間科學家來說,發射一艘無人駕駛飛船對月球表面進行探測,是他們多年來的夢幻計劃。尤其是中國嫦娥、神七上天后,印度的登月計劃緊鑼密鼓地加快了速度。
2008年10月,印度首枚無人駕駛月球探測器“月球一號”順利升空,預料未來亞洲將會進入新一輪的太空競賽。按照計劃,“月球一號”將首先被火箭送到圍繞地球的“轉移軌道”,然后啟動引擎飛向月球。接近月球后,“月球一號”將減慢速度,以便被月球引力捕獲。此后,“月球一號”將進入距月面1000公里的近圓形軌道,并在確認一切狀況正常后,降低高度到距離月面100公里的軌道上。
印度此次探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將一個小撞擊器撞向月球,在進行科研的同時,努力將印度國旗留在月面。據《印度時報》報道,在月球上插國旗最早是由印度前總統卡拉姆提出的,他反復強調說,一定要在印度探月處女航中把國旗插到月球上,這樣,將來在國際社會分享月球資源時,印度不僅不會被擋在門外,而且還會參與分配。有分析人士稱,印度此舉是一種殖民心態的反應,意味著對月球資源的占有欲望。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主席奈爾興奮地表示,印度將把國旗放在月球上,以展示印度在月球的“存在”。奈爾說:“根據國際憲章,月球屬于整個國際社會,但我們無法預測形勢將會如何發展,我們在月球的存在將通過這次使命來實現。”
但對于印度的興奮情緒,不少專家分析,國旗留月難度很大。印度要想把國旗留在月球上,除非撞擊器損壞得并不厲害,且國旗采用了特殊的材質,做得很小很牢固,但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撞擊的同時產生爆炸,旗幟將跟著探測器一起“粉身碎骨”。但是如果以“爆竹”的形式將旗幟放置在內,探測器四分五裂的時候旗幟從里面迸射出來,也不失為一種可能性。
印度的“月球一號”重1.5噸,攜帶了一個700瓦的電池板以及其余11項設備。與中國“嫦娥一號”不同,印度“月球一號”上11個探月儀器中,有過半數是由歐美開發的。這是繼月初美印簽訂民用核能合作協議,正式承認印度為核子大國后,歐美再一次在高科技發展上支持印度,顯示西方國家擔心中國崛起,因此希望以支持形式扶植印度成為區內的核能、航天大國。印度此次深度撞擊月球耗資7900萬美元,相比整個登月計劃22億美元的龐大數字來說,這還剛剛起步。但印度媒體都對探月計劃高調贊頌,稱“只有這樣才能抗衡中國在亞洲日益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
事實上,印度近年對中國崛起充滿警戒,以中國作為假想敵積極發展航天科技。去年4月,印度首次為意大利發射衛星;今年初,印度更不理會伊朗的反對,為以色列發射間諜衛星。就在印度“月球一號”升空的時候,《印度快報》就有評論指:“印度絕不能眼巴巴看著中國航天科技遠遠超前。”
中國計劃在2024年派人登月,因此印度的“登月計劃”必須是快過中國。歷史上只有美俄兩國曾成功將國旗插在月球表面上,因此印度傳媒稱,自從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后,再沒有國家成功過,“印度今次大步走在了競爭對手中國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