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地球”是一款谷歌公司開發的虛擬地球儀軟件,2005年向全球推出,它把衛星照片、航空照相和地理信息系統(GIS)布置在一個地球的三維模型上。用戶們可以通過一個下載到自己電腦上的客戶端軟件,免費瀏覽全球各地的高清晰度衛星圖片。
近年來,從國際軍事研究機構到普通網民,不斷有人從“谷歌地球”上發現中國的“軍事機密”。從戰略武器、軍事基地,到常規軍演,中國各個層面的“軍事機密”,均在“谷歌地球”使用者監視之內。這雖然里面摻雜了網友猜測、媒體炒作和相關國家有意混淆的因素,未必全都真實,但數量巨大的涉密圖片,仍讓人不得不防。
最新的一起涉及中國“軍事機密”的“谷歌地球”曝光事件發生于5月2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當天報道稱,“通過‘谷歌地球’照片可以確認,中國正在海南三亞地區建設一個巨大的潛艇基地。”
繼《簡氏防務周刊》之后,美國、法國、印度等國媒體紛紛跟蹤報道這一消息。這些媒體不約而同地報道:中國最新的“094”型戰略核潛艇已經進駐新建的三亞海軍基地。
一家跨國公司的一個小軟件,竟然可以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部署進行窺測,這未免讓人感到太不可思議。
各國對谷歌都很頭疼
自從2005年,谷歌推出“谷歌地球”以來,就在印度引起渲染大波。當時,印度國防部一名官員出于好奇下載了該軟件。鼠標稍動動,印度幾個大城市盡收眼底,分辨率達到5米左右。這名官員心血來潮,其手里的鼠標向著印度的“要害地點”移去……
在首都新德里,印度總統府和國會大廈首先闖入眼簾。拉近距離,建筑布局清晰可見,甚至可看清窗戶與陽臺,總理辛格的住所也盡收眼底。在孟買的海軍港口中,停泊與正在建造的航母都一覽無遺;在班加羅爾,甚至可見印度耶拉漢卡空軍基地駐扎的戰斗機、直升機和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飛機制造廠的全貌,而印度在昌迪加爾、阿姆利則和列城空軍基地的圖片更是全數曝光。
這位工作人員立刻向上級匯報,而他的上級幾乎在同一時間,收到幾個類似的“警報”。下情上傳,須臾之間,印度軍界與政府為之震動。
面對谷歌地圖帶來的挑戰,印度政府和軍方迅速行動起來。迫于印度政府和軍方的壓力,2007年2月初,谷歌公司與印度政府相關部門在印度海得拉巴進行了特別會談,最終雙方就偽裝“谷歌地球”中部分印度目標達成協議。谷歌同意在地圖服務中對印度戰略和科學領域建設作模糊處理。
根據該協議,印度向谷歌公司提供了境內具有戰略意義的重點目標清單,并要求谷歌公司對這些目標的衛星照片進行電子偽裝處理。除此之外,印度還要求“谷歌地球”衛星照片的分辨率不得超過25~50米,衛星地圖上必須加蓋偽裝網,以使衛星照片中的目標位置與實物位置不符。
“谷歌地球”會被用于危害國家安全,這絕非聳人聽聞。甚至連美國對谷歌也心有寒意,美國軍方要求“谷歌地球”所公布的美國圖片必須經過篩選,對敏感地區要進行模糊化,一些更為關鍵的軍事基地干脆打上馬賽克隱去。
法國采取的措施是“以火滅火”,另開一個類似的網絡服務,吸引網民的同時降低“谷歌地球”上對法國敏感信息的關注度。2006年,法國推出了Geoportail地圖搜索網站。它使用了40萬幅太空圖片和3700幅地圖圖片,每5年更新一次;但與“谷歌地球”不同,它對少數敏感、涉及軍事領域的照片做了模糊技術處理,不會構成泄密威脅。
英國采取的是針對軍事偵察衛星的傳統做法——偽裝。由于“谷歌地球”采用的是商用衛星,參數公開,衛星經過的時間和覆蓋地域比較容易確定。英軍據此對有關軍事設施進行了偽裝,好讓“谷歌地球”難現當地真容。可以看出,盡管“谷歌地球”涉及國家安全,但互聯網無疆界性使得各國無法采取更加有力的干涉措施。扎緊自己的籬笆,讓涉密單位對“谷歌地球”采取同防備間諜衛星一樣的保密措施,讓本國使用者提高保密意識、避免在標注和交流中泄密,仍是大多數國家針對“谷歌地球”當下最可行的措施。
誰在使用這些地圖?
首先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美國科學家聯盟、《漢和防務評論》等機構為代表的帶有民間情報分析色彩的組織,它們無法擁有自己的間諜衛星,因而大量使用“谷歌地球”進行分析,頻頻披露相關國家的所謂“軍情內幕”。
此外,一些無力發射衛星、購買衛星圖片的國家,把“谷歌地球”當成了“窮國的間諜衛星”,在時效性不強的戰略分析領域依靠它進行分析決策,在本國軍事行動中把它當成衛星地圖使用。據美軍情報分析,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美武裝也在此列,使用“谷歌地球”確定攻擊目標,制定攻擊方案。
非常耐人尋味的一點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軍事強國也在軍事、情報、國家安全等領域大量使用“谷歌地球”。一方面,通過專業間諜衛星搜集來的影像情報往往列入國家高級機密,許多基層部隊和安全部門無權使用,另一方面,盡管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航空航天偵察系統,但由于美國軍力遍布全球,需要關注和處理的情報量也非常巨大,在戰時衛星資源不足時,美國國家安全部門有時也使用經過鑒別的民用衛星資料彌補不足。
實際上,“谷歌地球”具有美國情報部門的背景,“谷歌地球”的一些技術完全是政府部門開發出來又很大方地轉讓給谷歌的。在現有“谷歌地球”技術團隊中,像負責聯邦業務的首席技術官Painter等人,原來具有復雜的特種部隊和情報部門工作背景。
此外,在圖像資源領域,為“谷歌地球”提供部分原始圖像的Digital Globe公司與美國五角大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家在世界商業影像衛星領域名列前茅的公司是五角大樓的長期合作伙伴。每年五角大樓都會向它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資助作為回報,Digital Globe的衛星數據會在第一時間交給五角大樓,有些極有價值的圖像數據甚至與專業情報機構搜集的數據一起,被當作高度機密留存不宣。
購買覆蓋全球的衛星圖像資源成本巨大,據說Digital Globe提供一次衛星圖像的報價是每平方公里30美元,如果要定期更新則價格會高得多。“谷歌地球”有限的升級收費顯然不足以支付這些,那么其資金缺口由谷歌其他領域的巨大廣告收入彌補,還是由來歷可疑的合作伙伴支撐?這些都是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