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
雖然過早的評估奧巴馬當選對美國經濟帶來的影響還為時尚早,但從歷史的經驗可以看出,大選似乎常常能給美元帶來支撐,在過去7次大選的6次中,美元都在之后的6個月內上漲。
再回過頭來看,在經歷了數周的動蕩不安之后,全球金融市場逐漸出現企穩的跡象。
一方面,金融市場不再像數周前那樣頻頻爆出機構倒閉的新聞,而那些擁有不良資產的機構也盡可能地將自身潛在的風險趁此機會暴露出來。另一方面,各國政府的各項救市措施,目標一致地直指關乎國家命脈的主流金融機構,這也使得危機中的金融機構獲得了足夠回旋的余地,進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恢復。
金融市場局面有所好轉,外匯市場主要非美貨幣(除日元外)均呈現出了反彈整固之勢,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價格水平也發生變化。其中,歐元兌美元匯率從1.23美元的低位反彈至1.33美元;英鎊兌美元雖走勢較弱,但也一度觸及1.66美元;而作為商品貨幣的澳元和新西蘭元至今匯率升幅已達15%左右。而作為“蹺蹺板”另一頭的日元則出現了與其他非美貨幣相反的走勢,美元兌日元匯率也隨從調整到100日元,與前期91日元的14年高水平比較,幾天的時間日元貶值了近10%。
這種走勢是否意味著美元為期3個月的反彈將就此終結,非美貨幣能夠立刻連續的修正其前期大幅的下挫?我認為并非如此。目前外匯市場的走勢是快速升值之后的短期調整需要,或許此階段的調整仍需一段時間,但其調整的空間并不大。相信未來3到6個月內,美元仍將處于一個較強的狀態之中。雖然未來美元的上升途中仍有調整,但美元的調整有加快可能,匯率調節的幅度與速度也將擴大。
首先,金融風暴的微弱緩解難以抑制美元的需求。危機爆發后美元的流動性短缺現象日益嚴重,雖然目前這一現象得到些許緩解,但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未來外匯市場焦點之一仍會是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問題。目前全球針對此次金融危機已經出臺了很多政策,這對金融市場的穩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金融局面是否穩定我們仍未有確切的信息,而且最近危機有向新興市場擴散的跡象。這種狀況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仍將存在,市場信心不足和心理脆弱將成為美元仍將呈現出強勢趨勢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經濟周期的時間差將左右未來的外匯市場走勢。當金融危機偏緩和時,外匯市場將會回到其原有的節奏當中,經濟基本面將會是左右外匯走勢的關鍵因素。目前全美12個地區的經濟活動均表現疲軟,制造業活動放緩、消費支出下降,美國經濟已經徘徊于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邊緣。相對于美國疲弱的經濟數據,英國、歐元區等國的數據也好不到哪去,甚至更差。而且由于美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風向標,其他各國經濟對美國都有滯后性。此時,“經濟的比差效應”將會越來越明顯。
再次,從未來降息空間來看,美元具有天然的優勢。正如上次我們所說,目前全球各國都進入降息周期,這對美元來說或許是種利好。隨著各國每一次降息,美國離零利率都越來越近,其向下降息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而其他高息貨幣的降息空間則仍然很大。如此下去,一方面,美元會很快成為向日元那樣的低息貨幣,從而具有天然的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高息貨幣對美元的利差優勢會逐漸消減。這對美元的走勢起到助推作用。
目前,外匯市場依舊延續著波動性大的特點,很多投資者很可能在判斷對某一貨幣對全天走勢的情況下,卻由于在點位設置上的問題導致提前平倉,無功而返。所以近期投資策略上個人比較偏向建議普通投資者可以嘗試選擇外匯期權交易,特別是美式期權交易,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由于短期波動性較大給操作上帶來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