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捉賊”,關注小盤
【兵法探源】
戰國后期,秦國攻打趙國,戰于長平。長平守將是趙國名將廉頗,他采用堅壁固守戰略,與秦軍相持四個多月。秦王采納了范睢的建議,用離間法讓趙王懷疑廉頗,趙王中計,調回廉頗,轉派趙括出馬。秦將白起故意讓趙括的軍隊小勝幾次。趙括果然得意忘形,親率四十萬大軍與秦兵決戰。秦軍佯敗,故意撤退,暗中卻讓其余部隊將趙括軍隊包圍。趙括志得意滿,率大軍追趕被“打敗”了的秦軍,一直追到秦壁才發現自己被圍。此時趙軍后營已被秦軍攻占,糧道也被秦軍截斷。趙軍彈盡絕糧四十六天,殺人相食,突圍無果。最后,趙括中箭身亡,四十萬大軍全部被白起坑殺。文章內容:

【基金新說】
關門捉賊指對弱小的敵軍要采取四面包圍、聚而殲之的謀略。我們不能單單從字面本意上理解就是要“包圍”,而是要看到它的關鍵字“小”,兵法中說:小敵困之。捉賊而必關門,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這個才是“關門捉賊”之計的真正內涵。就是說,關門不是為了怕它逃走,而是擔心逃走后為別人所利用。
投資者買基金時經常會關心基金經理是誰,就像關心敵軍的統帥是誰;還會注意基金宣傳和銷售網點,就像關心敵軍的聲勢和戰鼓擂得有多響;但有一點被很多投資者忽略,就是這個基金的規模有多大,即敵軍有多少是一個將領所必須知道的。

對于偏股型基金,其規模大小對業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一個基金的規模膨脹得很大,遠超市場同類型基金的平均水平以上,那這個基金的投資策略可能會受影響,進而可能影響業績表現。這也就是為什么2006年到2007年間有不少基金發行時按監管部門的要求進行限額發售,一方面是擔心市場非理性氣氛過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基金的投資策略受制約。
諸多的市場數據也能證明,規模適當的中小型基金的業績往往好于大規模或超大規模的基金。俗話說“船小掉頭快”,小規模基金在市場題材熱點轉換時可以迅速調倉,快速獲得板塊輪動的收益。投資者能發現,年度排名冠軍經常是小規模基金。而且很多巨型基金運作后往往要經歷一個規模逐漸縮小的過程,面對這一過程中的大量贖回壓力,大規模基金的凈值難以有好的表現。

但是,基金規模也不是越小越好,過小的基金抗風險能力弱,并且這個小規模也是要隨著市場的發展而改變的。比如說,以前10億元規模以下才算小型基金,但隨著新股的不斷上市,大型國企航母的屢屢進入A股市場,股市總流通股本的持續增加,這個“小”的概念也要一同上升。
有些投資者可能會想,如果買新發的基金,不等到發行結束是不會知道它的規模究竟有多大的。那這個時候,最好觀察一下市場的熱度,比照最近其他新發基金的情況就能猜出大概了。如果市場非常“熱”,投資者不妨避開這個即將出生的“胖子”基金,轉而去關注一些規模適宜、業績尚可的老基金。這就是兵法中的“關門捉賊”了。當然,如果大家都懂得“困小敵”,本來規模適宜的小基金“逸而為他人所得”,逐漸變成了大型基金,那投資者就要改變策略,考慮“開門放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