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正在爆發有史以來最深重的金融危機,這場危機的深刻性、嚴重性和廣泛性都前所未有,其對全世界金融體系的破壞甚至摧毀程度都很難估量。在這樣重大的危機面前,永遠是風險大于機會。機會與風險處于完全不對稱狀態。在這樣的危局下,投資者最好的投資選擇就是回避,持有股票,每天都可能面臨巨大的變局,每天都可能會承受股市暴跌的風險。
在中國股市跌至1800點以后,股市出現了兩個巨大的變量:一是中國政府開始救市,二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國際股市出現崩盤走勢。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還在對股市走勢全面看多,甚至預言已經看到了新一輪牛市的來臨。就中國股市的目前狀況來說,市場仍然處于下跌的中繼過程中,熊市進程還遠沒有結束的跡象。
如果說,“十一”黃金周的最慘痛教訓是應該持股不過節的話,那么最近幾天國際股市的崩盤所引發的中國股市的暴跌給人們的最重要啟示就是持股不能過夜。國際金融危機正在向經濟危機轉化,實體經濟很可能在劫難逃,國際經濟最困難的時期還遠沒有到來,必須做好應付最困難局面的充分準備。財富增長的最重要途徑不僅在于抓住機會,而且還在于回避風險。在國際經濟基本面如此惡化的前提下,作為經濟全球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和中國股市不可能獨善其身,即使出現全面的政策調整那也不可能立竿見影,特別是在中國股市的大小非問題已經看不到解決希望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另外,還必須看到,救市的本質是防大跌而不是促大漲,不能一出現反彈就以為是無限風光。央企增持無疑宣告了中國股市全流通的徹底失敗,不透明的操作方式將更進一步強化中國股市的政策市特征,進而更進一步紊亂市場預期,使得市場從制度期待更多地轉向政策期待和政治期待,市場走勢也將更加難以把握。還必須看到,除非發生收購行為,否則從來也不可能有哪個公司無限增持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尤其是在中國企業的資金嚴重匱乏的情況下就更是如此。中國石油集團舍低取高地去大規模增持A股的股票,無疑是一種匪夷所思之舉。如果僅僅是依從于行政命令,那除非是行政部門拿錢,否則將很難維持增持行為。目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的A股與H股都存在明顯的倒掛現象,中國石化的價格倒掛比率甚至達到了48.36%,在這種情況下,指望央企的大股東大規模甚至無限量地增持A股,顯然并不現實。在繞開大小非問題尋求救市舉措的情況下,不但不可能迎來股市反轉,甚至反彈也不可能有較大力度。這一點,投資者必須有清醒的和足夠的認識。
所以,如果大小非問題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如果國際金融危機不能夠得到有效化解,那么中國股市就仍然處于危險之中。另外,股市本身所具有的超敏感性使得它往往會對危機做出過度反應,這也會放大危機的破壞程度和治理難度。因此,在重大的危機面前,投資者的最好選擇就是回避——無論是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政治危機還是社會危機都是如此。在危機的前景還沒有明朗時就貿然進入,那就是去接正在掉下來的匕首,或者說是刀口舔血。這一輪的金融危機,其復雜性與深刻性都大大超過以往,危機的化解還看不到明顯的或明確的前景。根據測算,美國股市的這一輪暴跌很可能會到7000點左右,如果是這樣,那么在存在著H股傳導機制的情況下,A股在經歷了短期調整以后,就很可能會繼續步入跌勢,大規模破發、大規模破凈、大規模破元的走勢就很可能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