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向主推投連險的聯(lián)泰大都會保險公司與花旗銀行正式推出分紅型終身年金險“樂活一生”。 隨后,中宏人壽推出了一款反向定制投保計劃的年金險“豐裕年年”,生命人壽、太平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也相繼推出年金險產(chǎn)品。
近兩年,投連險保費規(guī)模不斷上漲,在保險市場甚是搶眼,萬能險也在資本市場高潮不斷之時一度與投連險并駕齊驅。而年金險在國內商業(yè)保險市場卻一直未顯山露水,雖然近兩年也有年金險產(chǎn)品推出,但反響平平。當資本市場持續(xù)低迷,投資型保險銷售陷入困境,萬能險高利率受到質疑的時候,年金險開始重新被保險公司青睞。
從本質上講,年金險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險,而是人們通過壽險公司進行的一項投資,它是年金合同持有人與壽險公司之間的契約關系。投保者購買年金時,保險公司為其提供一定的收益保障,保障內容取決于投保人所購買的年金的類型。它根據(jù)客戶的期望,即在若干年后想領取多少養(yǎng)老金,來確定現(xiàn)在所交納的保費金額,在不同的年限可以享受保險公司投資的分紅。也就是說,投保人購買年金險,可以不必再考慮貨幣現(xiàn)值,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退休之后可以拿到多少現(xiàn)金,也可以在自己發(fā)生意外之后,由家人繼續(xù)領取養(yǎng)老金。換句話說,年金險是一種投資方式。
年金險有保證金額或保證年期條款,即如果因為投保人發(fā)生意外而拿不到保證金額所定的數(shù)額,或者是沒有達到保證年期的年數(shù),保險公司仍將剩下的金額或年度繼續(xù)分發(fā)給受益人。如果一個人的壽命與他的預期壽命相同,那么他投保年金險則既未獲益也未損失;如果他的壽命超過了預期壽命,那么他就獲得了額外支付,其資金主要來自沒有活到預期壽命的那些被保險人交付的保險費。所以年金保險有利于長壽者,也可以說,年金險具有保障長壽風險的特點。
年金險是強制儲蓄,可以讓人們在年輕時節(jié)約閑散資金交納保費,年老之后就可以按期領取固定數(shù)額的保險金。目前,投保人在選購年金險時,往往關注年金險的回報率,而高收益也成為年金險銷售的主要賣點。
本刊特約保險專家提醒讀者,年金險在推銷時往往以單利計算代替復利計算,回避貨幣的時間價值,如若將時間價值考慮進去,則實際的回報率沒有那么高。因此,選購年金險要選擇有分紅功能的產(chǎn)品,以便將來市場利率上升后,投保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這可以抵御通脹風險。
盡管年金險將來在市場上大有可為,但是年金險針對的人群各不相同,且保費較高。例如,一位35周歲的男性投保一份年金險,交費20年,到60周歲每月領取1000元養(yǎng)老金,那他每年所交納的保費則為12000元,而如果提前10年投保則保費會相應降低3000元。
過去,在利率水準較高時,傳統(tǒng)年金險的宣告利率往往比銀行的存款利率高,所以有些消費者將年金險當定存來買。但現(xiàn)在的變額年金并沒有宣告利率,保單價值也會因投資績效而有所不同。專家強調,不宜將年金險與定期存款直接比較,因為一般消費者可能不習慣10年或者20年后才開始領錢,而年金險的宗旨是規(guī)劃退休生活,且期望獲得比市場定存利率高的收益。
尤其是變額年金,它的利率并非一定,而由投資績效來決定。
業(yè)內人士指出,年金險分為定額年金和變額年金。變額年金險是累積退休金的好平臺,但它的優(yōu)勢同時也成為它的缺點。因為年金險是生存保險,目的是要保障活得太久存在的風險,所以沒有身故、全殘等保障,且變額年金險同樣不可以解約,也不可以更改受益人,投保前還是要弄清楚保險條款,以免引起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