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想過為母親寫些東西,對于那份已經習慣給予的關愛,總是漠然接受。當有一天離開母親,孤寂落寞時,才發現原來那是份太深沉含蓄的愛。它的細微,它的表達竟是那樣的簡單,或許只有一碗湯,一個餅,卻使我感到了溫暖的全部。
母親的廚藝不是很高超,她所使用的也只是很普通的材料,但做出的卻是很真的原味,當然還有那最親切的味道。
多年在外求學的我,對家深切的懷念,有時就是對母親所做的飯的懷念,與別人交流時的話題大多也是關于母親做的食物。迫不及待地回家時,能在飯桌上看到喜歡的食物,疲憊在瞬間一掃而空。母親漸漸舒展開皺紋的笑臉,一陣感動在我心頭彌漫。
母親最拿手的就是做那種傳統的雞湯,她總說那最有營養,她小時候可沒有那么好的口福。和那種咬上去就會滿口溢香的酥餅相比,雖然很普通,但母親花的心思不少,味道自然也很好。對于這些,每當談起總令我津津樂道,總會回憶起與母親一起做飯時的快樂和溫馨。
母親告訴我,做雞湯時關鍵是火候和時間。要小火慢燉,這樣雞的營養才能滲透到湯中,更入味。一般選的是三黃雞,這種雞的肉質鮮嫩、營養豐富,適合熬湯。將雞洗凈后,剁成幾大塊,放到沙鍋里,放上涼水,開始用小火慢燉。這時候還要配上枸杞、紅棗等溫性滋補的食物,這樣,湯的營養搭配更好。燉一段時間后,通常會有少量的雜質滲出,使湯變得混濁。加少量的蛋清就可以很好的吸附雜質,使湯清澈。待湯開始沸騰時,加入已經切好的香菇丁、綠葉菜,加上紅蘿卜、洋蔥,營養元素比較充足,而且這些都是些易熟的,不用太早加入。待到肉質已經松軟時,香味四溢,時間也差不多,就可以出鍋了。最后再加些鹽和胡椒粉之類的調料,就可以了。沒有太復雜的步驟,卻是最自然的香味。
做餅的面要和得正好,不能太稀。反復揉,做出的餅才比較筋道。里面放上花椒粉和切碎的蔥花,拌入一勺油。火要恰當,不能太大或小。待鍋均勻熱后,加入面餅煎。此后還要一邊煎,一邊慢慢加油。雖然有些費事,但這樣才更酥脆可口。等兩面都成金黃色,就可以出鍋了。
吃時,卷上炸好的紅色小尖椒或腌好的蘿卜干,喝上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在凜冽的冬天,看著那漫天飄舞的雪花,吃到大汗淋漓時,驅散滿身的寒氣,真是一種極好的享受!
食物雖然極為平常,但母親的用心和那份濃濃的愛,已經為它加入了一種特殊的味道,是任何大廚都沒法做出的美味,這是我一生都應當好好珍惜的。當她年老時,我也會為她端上那碗湯,小心的去呵護著那份融在湯中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