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是長跑健將,1963年至1968年17次打破世界紀錄,被稱為田徑場上的奇才。然而在他運動巔峰期的兩屆奧運會上,卻連連失常,與金牌無緣。人們以他的名字來形容大賽中的失常現象——“克拉克現象”。生活中也如此,緊張情緒、失控心理讓我們與勝利擦肩而過,除了知識和技能外,面對生活中的“賽道”,更需要我們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求勝,取中庸之道
“周五我就要演講了,我心理素質不是很好,到時肯定緊張。怎么辦啊?”“我女兒平時學習很刻苦,成績也不錯,可一到重要考試前就坐臥不寧,學不下去,覺也睡不好,考場上面對難題,腦子一片空白,仿佛答案就在身邊,可就是想不起來……”“剛參加工作的我,只要在重要會議發言或與上層領導談話時,身心都會緊張且不自然,更別提與客戶直接交談了!最明顯的是說話時沒有連貫性,聲音聽上去像是在發抖,身體也很僵硬……”
在重要事件面前,我們需要適度的精神緊張,這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但,過度緊張,不利問題的解決。從生理心理學的角度看,人若長期、反復地處于超生理強度的緊張狀態中,容易急躁、激動、惱怒,嚴重者會導致大腦神經功能紊亂,有損身體健康。
我們為什么會緊張呢?缺乏充分的準備,沒有太多的經驗,對即將面臨的事過于陌生或沒把握、目標定得過高、成功的動機過于強烈等等都會引發我們的緊張情緒。心理學中有一條動機曲線,當動機處于中等水平時,人們的工作效率最高,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動機太強,或目標太高,難以得到成就和滿足感,容易產生緊張和焦慮,干擾記憶和思維活動的順利進行;動機太弱,則起不了激勵作用,不利于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耐性。
煉就輕松心態的法寶
當緊張時,通常會告誡自己:“別緊張!”但這有時行不通,可能會感到更不安。因為強行壓制自己的緊張情緒,有時會制造更大的緊張。緊張時,用下面的方法來調節看看:
一:坦然面對和接受自己的緊張。想到自己緊張是正常的,很多人可能比你更緊張。訓練自己像局外人一樣觀察害怕心理,不要讓它完全控制你:“如果我感到緊張,那我確實是緊張,但不能因為緊張而無所作為。”和緊張心理對話,問自己為啥緊張,最壞的結果會怎樣,這樣你就是正視并接受緊張的情緒,坦然應對,有條不紊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二:盡量想辦法提前熟悉情景。為自己創造條件去熟悉場地或情景,如提前看考場,重要會議提前到場等……對情景越熟悉,緊張的氣氛就會相應地也越小。
三:多一些準備和激勵。平時多一些練習和準備,多和可以給你提供經驗的人溝通。適當進行自我激勵,給自己打氣。還應多些心理準備,敢于想象最糟糕的情景。例如高考過度焦慮的學生常常會說“我不敢想象我失敗了會怎樣,我不能失敗……”,其實有時想象最壞的情景,讓自己發現“就算失敗了,我也還有其他選擇……”反而會有利于緩解緊張。
四:適當降低對結果的期望。一個人如果十分爭強好勝,事事都力求完善,自然就會經常感到時間緊迫,匆匆忙忙(心理學家稱之為“A型性格”)。而如果能認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對于自己的要求,降低內在欲望,凡事從長遠和整體考慮,不過分在乎一時一地的得失,不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自然就會使心境松弛一些。
五:掌握一些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注意力集中到別的上,如看著一朵花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東西,細心觀察它的細微之處。閉上眼睛,想象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也可做一些與當前具體事項無關的自己比較喜愛的活動。比如洗熱水澡、聽音樂、看電視等。另外,如果重要事情前夜硬是睡不著的話,不要強迫自己睡覺,起來干點無關的事情,如聽聽歌等轉移注意力,適當的時候再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