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售前幾分鐘,我們突然接到上面的通知,撤下了這款產品,雖然不知道具體原因,但還是覺得很奇怪。”民生銀行南京分行的一名工作人員對媒體說。
7月4日,原本是民生銀行“銀期”商品套利人民幣理財產品第一天發售的日子,但剛要發售,這款已經經過該行風險委員會測評的人民幣理財產品被突然叫停。
當國際能源、有色金屬和農產品等期貨價格節節攀升、屢創新高;國內黃金期貨也連續上漲,玉米、大豆等農產品價格結束回調大幅上漲時,銀行理財產品“嗅”到了國內期貨的牛市機會,紛紛推出掛鉤商品期貨的理財產品。
據了解,掛鉤商品期貨的理財產品已經是不少銀行的寵兒。目前國內活躍的期貨交易品種主要分為4大類,基本金屬{銅、鋁、鋅),農產品(大豆、豆粕、豆油、玉米、強筋小麥、棉花、菜籽油),能源(燃料油)和工業品(PTA、線型低密度聚乙烯),這些品種上存在著大量的跨市場、跨期、跨品種套利機會,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的獲取提供了可能。現在市面上發售的產品大多數都屬于結構型理財產品,這些產品大多數都掛鉤于國外大行的農產品指數,如高盛的農產品及細分指數、德意志銀行的有關指數等,收益更加明顯而穩健。另據統計,在銀行掛鉤理財產品中,收益能達到10%左右的,多集中在與農產品、原油掛鉤的品種。
民生銀行這款商品套利人民幣理財產品,是中國期貨市場上第一支由國內銀行自行設計、發行的期貨理財產品,將直接投資于商品期貨。民生銀行解釋說,本產品所指的期貨市場的套利,是在國內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產品的跨市場、跨期、跨品種的套利。有關專家認為,民生銀行采取的套利方式屬于較為穩定的獲利方法,雖然不會大賺,但是巨虧的可能也較小。
民生銀行此產品為何延期發售?記者致電民生銀行客服熱線,得到的答復是因為市場原因而延期發售,并非叫停。為此,業內猜測銀行期貨理財產品可能遭遇變故,理由是銀行理財產品涉足高風險的商品期貨投資,恐怕更難于控制風險。因為此前上海某銀行和某信托公司曾計劃合作推出一款針對國內黃金期貨的信托產品,但最終因監管部門擔心風險表示“先放一放再說”而被擱淺。
在多數人眼里,期貨市場往往意味著較大的風險,而銀行理財產品則以穩健見長,兩者“捆綁”在一起,的確需要接受市場考驗。專家建議,如果投資者打算選擇此類產品,一定要了解清楚產品的設計結構、觸發預期收益率的條件和投資時間等問題,才能結合自己的判斷來決定是否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