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銀監會組織國內商業銀行召開了緊急會議,就目前理財市場發生的“零收益”、“負收益”等問題進行了討論,銀監會要求各地大小商業銀行今后要提升理財產品設計、管理能力、增強理財產品的透明度、提高銀行風險管控能力、減少不當銷售等問題,銀監會也要分析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掌握各家銀行到期產品的表現,相應的文件即將出臺。
第二天,中國銀行業協會也在北京舉辦“改進銀行服務,構建和諧銀行”論壇。銀行理財產品的“零收益”問題受到了各界專業人士和普通投資者的密切關注。
而銀行也看到了當前全球市場的疲軟狀態,紛紛暫停了一些高風險結構型理財產品的發售工作,并對新推出的結構型理財產品進行了改進。
暫停高風險結構型產品
這段時間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零收益”、“負收益”,使眾多投資者對銀行產品失去信心,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為了彌補這次事件對投資者造成的負面影響,目前,不少中資銀行暫停了一些高風險結構型理財產品的發售工作。
同時,一些中資銀行在推出新理財產品時也都變得非常謹慎,與股票掛鉤的理財產品幾乎沒有。例如,興業銀行新推出的保本型理財產品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北京銀行打新股產品、建設銀行信托貸款型理財產品。外資銀行雖然仍在推出與股票掛鉤的結構型產品,但是卻在產品設計上做了不少修改,投資者在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面臨最小的市場風險。
力推穩健型產品
今年3月份以來,在商業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中,新股申購類產品占15%,債券、信托貸款類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占67%。這些低風險、有穩定收益的產品成為商業銀行最近集中推出的產品類型。
近期推出的理財產品兼顧本金安全與投資者利益的雙重需求成為了目前的產品設計原理。例如,光大銀行于3月14日至4月2日推出一款5個月的陽光理財T計劃,預期收益率為5.5%,產品投資于給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貸款的資金信托,并且國家開發銀行或國有四大行對信托貸款本息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北京銀行最近推出一款“心喜”系列人民幣167天信托貸款VIP理財產品,也放松了投資限制,產品為VIP客戶專享理財產品,但是普通投資者也可以購買。認購起點和VIP用戶相同,并且產品設有一項優惠政策,即如果投資者在北京銀行購買過理財產品,那么投資者在購買這款產品時,最低認購金額為10000元,遞增金額為1000元,和北京銀行過往的理財產品相比,大大降低了產品的認購金額,這也是目前銀行理財的一種轉變,預期年收益率為5.34%。與之前各大銀行給出的預期收益率相比,年收益率更能使投資者得到真正的實惠。

外資銀行也在調整推出的理財產品,使投資者獲得穩定收益。例如東亞銀行近期發行的一款“聚園寶”—系列9投資產品,產品掛鉤4只中資概念股票,分別為石油類的中國石油股份、電信類的中國移動、基建類的中國交通建設及保險類的中國人壽。最短投資期限為3個月,除了到期提供100%的本金保障外,產品還新增了提前贖回機制,即投資者可在交易日后的每年的3月、6月、9月或12月的第3個營業日全額贖回投資本金,并且產品沒有贖回費用。在收益方面,東亞銀行也相應地做了保證,無論掛鉤標的首季表現如何,投資者在首季都可以獲得投資金額5%的固定收益。

銀行理財兩大關注點
對于目前備受投資者關注的銀行“零收益”事件,商業銀行正逐漸改進和完善產品的設計原理。對于投資者來說,也要在挑選銀行結構型理財產品時,學會讀懂藏在產品說明書中的“內涵”,關注產品的收益設計、提前贖回條款及相關費用,避免再次遭受類似事件。
關注收益設計
例如某款產品向投資者保證到期100%返還本金,掛鉤商品市場,掛鉤標的分別為牛奶和小麥,收益掛鉤于牛奶和小麥的市場表現,如果1.5年后牛奶和小麥的表現沒有下跌,投資者就可獲得18%的投資收益,最高收益可達50%。如果最遜色的商品表現大于50%,投資者的收益為50%;最遜色的商品表現大于18%,而小于50%時,投資者的收益為最遜色商品的表現;最遜色的商品表現大于0%,但是小于18%,投資者的收益率為18%;最遜色商品的表現小于0%,投資者的收益率為0%。
如此高的收益率肯定會使很多投資者駐足,也是決定購買產品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但是所謂的收益率是有一個比較基準的。投資者的最終收益情況實際上是由投資方向和投資環境共同決定的,市場因素對于產品的收益影響很大,所以投資者需要客觀地、冷靜地看待收益率這個數字。事實上,這款產品除在到期時保證本金外,實際收益只取決于最遜色股票的表現。
關注贖回條款
關于理財產品的提前贖回,一般分為三種情況:第一,銀行和投資者均無提前贖回權;第二,銀行有權利提前終止理財計劃,但是投資者無贖回權;第三,投資者可以提前贖回,這種贖回權利又被分為可隨時贖回和只能在銀行指定的某段時間贖回,并且銀行會收取一些費用。
例如某款打新股產品說明:“在交收日后的每個月的第10個工作日,投資者可作全額贖回,銀行會根據當天的凈值分配收益率,但要收取一定的相關費用。”事實上,這款產品的相關費用是采用了障眼法,其實相關費用包括好多種:管理費、托管費、贖回費等等,在扣除這些費用之后,產品收益也相應變低。投資者要注意銀行公開的凈值是否為扣除費用后的凈值,無論投資者的收益是多少,銀行賺取的費用不受影響。
除此之外,投資者不要迷信產品掛鉤標的歷史數據模擬,為了得到投資者對其產品的肯定,很多理財產品會對掛鉤指標的優異歷史數據進行回顧。因此,投資者不要根據這些對未來漲幅感到樂觀,要對市場有一個理性判斷;投資者也不要集中投資,應該通過投資不同品種,將低風險與高風險、固定收益與浮動收益、短期與長期產品、結構性與FOF產品相結合,這樣可以避免單一品種投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