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上期刊登民生銀行QDII基金被清盤的新聞,同時提到小基金面臨清盤壓力,基民反響強烈。不少持有小盤基金的讀者來信來電咨詢,金鷹中小盤精選等袖珍基金在一季度反而顯示出了小規模靈活操作的優勢,是該贖回還是繼續持有,如果清盤會不會造成損失?
針對疑問,接受采訪的幾家袖珍基金公司眾口一辭:自己的基金不可能被清盤,而且基金規模在一季度都已經大幅度回升。
“清盤說”讓基民緊張
在去年10月大跌之前,很多人都還以為基金是穩賺不賠的投資品種。股票市場連續大跌讓基金損失慘重之后,也讓基民明白了一個道理:基金是會賠錢的,買了基金并不能高枕無憂。
民生銀行的QDII因為虧損50%被清盤,市場上馬上引發地震:原來虧損嚴重、做得不好的理財產品原來還有清盤的可能。
此時,一則 “4只小盤開放式基金遭遇清盤風險”的消息,加劇了投資者擔心。消息說,金鷹中小盤精選、申萬巴黎的盛利配置、天治品質優選和國聯安的德盛安心基金,因為規模接近5000萬“生死線”,有被清盤的風險。
按照2004年頒布的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44條的規定,在開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續期內,若連續60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或者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100人的,則基金管理人在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后,有權宣布該基金終止。若合同生效后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中國證監會說明原因。
雖然國內至今尚無一只公募基金清盤退出市場,但最近股市大跌讓人感到擔心:小基金會不會遭遇贖回風?盡管這4只基金由于規模小,持有人不是很多,但基民普遍擔心:如果首例清盤發生,會不會損害持有人的利益?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一個清盤發生后會不會引發連鎖反應?
“清盤基本不可能”
針對市場上甚囂塵上的清盤說,幾家袖珍基金的幾乎眾口一辭:清盤基本不可能,至少自己的基金肯定不會清盤。而且他們都很肯定,盡管市場低迷,遭遇贖回風潮的基金不少,但是自己的基金規模一季度時都比過去要大。
金鷹基金公司市場部表示,對于這些清盤傳言,公司之前已經對媒體以及相關單位發出了正式的澄清公告。金鷹中小盤基金截至2008年第一季報的規模約1.7億,遠遠的超過了5000萬的清盤生死線,并不存在清盤的壓力和隱憂。天治品質優選基金則表示,自己的凈值已經超過3億,具體數據以稍后的一季報會詳細公布。國聯安基金公司的楊戰勇表示,德盛安心基金屬于保守配置產品,低風險的特征在一季度體現得比較明顯,目前凈申購量挺大。
除了基金公司否認自己會遭遇清盤,專家也認為清盤基本不大可能。聯合證券基金分析師任曈認為,基金被清盤的條件很苛刻,比如連續60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等,不像民生銀行QDII基金虧損50%就清盤的規定那么簡單。另外,基金公司出于種種考慮,肯定不會讓自己的基金被清盤。一旦出現被清盤的基金,將大大影響相關基金公司的形象,對證券市場也會造成極負面的影響,
各方面都會盡量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自救”已經開始?
5000萬元的資產凈值一直被視為是開放式基金的“生存底線”。4月初,基金2007年年報全部亮相,一些袖珍基金的規模也隨之亮相。基金的年報顯示,在342只基金中,有多達32只基金的基金份額在3億元以內,其中,天治品質優選等7只基金份額不足1億元。有報道稱,天治品質優選資金凈值最低時曾低于5000萬元。
相關人士認為,這僅僅是去年末的數據,去年底上證指數尚站在5000點以上,目前僅3500點,按照去年四季度的份額與目前的凈值水平計算,這幾只基金的資產凈值距離5000萬生死線僅一步之遙。
天相投顧基金分析師聞群認為,每只基金多少都會有一部分穩定的核心客戶,一旦某只基金可能面臨清盤風險的時候,基金公司往往首先爭取并獲得這部分客戶的支持。與此同時,基金公司還通過各種方式加大營銷力度,以爭取更多客戶和資金并最終脫離生死邊緣。
實際上,幾只基金的“自救”行動也已經開始。其中幾只小基金都于今年初進行了持續營銷的擴容行動。天治品質優選基金曾于1月17日每10份派發紅利21.50元,申萬巴黎盛利強化配置也進行了分紅,國聯安德盛安心成長則進行了拆分。
按照幾家基金公司的說法,他們目前的凈值規模都已經大于去年四季報。不過,針對基金凈值規模都出現大幅度增長的說法,也有專家表示懷疑:一季度的市場這么低迷,凈值的增長從何而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金經理表示,基金公司有多種手段應對基金規模的下降,從而避免清盤,比如讓股東伸伸手,幫助渡過難關等。
清盤對投資人沒損失
“退一萬步講,即使清盤,投資人也不會有損失。”一袖珍基金的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她說,即使基金清盤,也是按照基金凈值把錢還給投資人,不會對他造成損失,不過是被動贖回而已。
關于基金因資產規模過小而需清盤的情況,在亞洲金融危機時的香港曾經出現過,由于后市看淡,基金份額贖回較多,香港多家基金管理公司關閉了一些基金。這些基金的清盤需持有人大會決議通過,但因在股市下跌時散戶多已將基金份額贖回,剩下的機構持有人多采取安全保管賬戶的形式由管理人作為名義持有人,因此很容易達成基金清盤的決議,這時解散基金,影響不大。
激進投資換高業績?
目前國內還沒有出現因為基金規模不符合要求而被清盤的先例,目前市場上規模較小基金的資產凈值與5000萬生死線尚有距離,而在連續調整的市場行情中,金鷹中小盤精選、國聯安德盛安心成長、申萬巴黎盛利強化配置等袖珍基金反而顯示出了小規模靈活操作的優勢。
在基金平均跌幅超過20%的情況下,金鷹中小盤精選一季度的凈值增長率為-10.73%,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四;盛利配置-5.25%和德盛安心-8.59%分別在偏債型基金中排名第一、二位。相比之下,天治品質優選的業績稍差,22.45%的跌幅剛好比平均跌幅稍多一些。
雖然業績不錯,一位業內人士也有疑慮:在面臨清盤壓力的情況下,基金公司會不會采用激進的操作手段買賣股票,換取投資業績?
對此,申萬巴黎市場營銷策劃總監浦劍悅認為,盛利配置的業績還不錯,根本用不著這么做。金鷹基金公司市場部的回復函也認為,金鷹中小盤基金目前完全不需要用激進的操作來提高收益,長期給投資人以較高的回報才是我們的目標。
買賣袖珍看其投資價值
因為一季度靈活領跑,基金公司開始宣稱小基金也有自己的優勢——船小好掉頭。
分析人士認為,基民選擇基金產品時仍要以歷史業績、凈值表現等多重因素優選基金,基金規模并不是唯一指標。但是他也指出,規模太小或太大的基金需要小心留意,尤其要注意分析基金規模小的原因:究竟是基金的性質原因,還是因為歷史業績差遭投資人拋棄?
記者發現,盛利配置和德盛安心都是偏債型混合基金,保守的投資者選了債券基金,激進的投資者又嫌它們“跑得不快”,這可能是去年這兩只基金沒有受到投資人關注的重要原因。在規模最小的幾只基金中,金鷹中小盤去年凈值增長率排名最末,但它今年表現出色,2月凈值增長率為7.90%,甚至名列凈值增長率之首。因此,不管是選擇購買袖珍基金,還是準備贖回袖珍基金,都應該關注其袖珍的成因,仔細分析其投資價值。

公開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凈值增長排名前20位的偏股型基金當中,規模在10億份以下的基金占了一半之多。“誰也不能保證在未來幾年,現在的一些小基金是否會異軍突起,改變現有的市場格局。”一位基金分析師說。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王群航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認為,投資基金應當重點考核其業績,更多關注其業績變化。如較長時間內,在同類基金業績排名中,該業績仍處中等以下水平,則應考慮贖回,“如連續保持倒數第一,那就肯定要立刻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