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證券維權律師。復旦大學法學院畢業,法學碩士。1992年律師執業,現為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副主任?,F任中國法學會商法研究會理事、上海市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副總干事兼秘書:長、上海律師協會證券與期貨法律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參與股市購并第一案“寶延事件”;代理東方電子、銀廣夏、嘉寶實業、鄭百文、三九醫藥、科龍電器等證券民事賠償共同訴訟案;代理基金銀豐封轉開案、基金豐和/泰和中期分紅維權案、寶鋼股份增發維權案等。著有《證券民事賠償實務手冊》、《證券法原理與實務》等。
在我國基金業目前基金持有人利益代表缺位、基金管理人一方獨大、監管法規有待完善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利益?本刊記者采訪了著名證券維權律師宋一欣。
《投資與理財》:如果基金管理公司在實際操作中違反招募說明書,從法律上來說算違約嗎?
宋一欣:招募說明書是規范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及基金份額持有人之間關系及相應權利義務的重要文件,如果基金管理人的行為與招募說明書不符,可以認為是違約。關于基金的主要契約包括基金合同與基金托管協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 “基金合同應當包括下列內容:(十二)基金財產的投資方向和投資限制”。因此,可以說,雖然基金管理人做出了業績,但這依然構成違反基金合同中規定的投資方向和投資限制的約定,即構成違約。
《投資與理財》:這種違約算什么性質?
宋一欣:從民法的角度看,違約是一種侵犯合同對價當事人合同權益的行為,在本事例中,即侵犯了基金份額持有人基于基金合同產生的合同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違約者應該承擔違約金等法律責任。
《投資與理財》:針對這樣的違約,基金持有人能采取什么行動?從法律上說,投資人有辦法保護自己的利益嗎?
宋一欣: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解決上述違約行為,基金份額持有人可以采取下列行動(之一或全部):其一,向中國證監會舉報,要求予以查處,要求基金管理人改正并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理。其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的有關規定,召集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討論變更基金管理人。有時候,實用主義的邏輯會讓許多基民認可基金管理人的違約行為,因為其雖違約但是盈利了、可多分紅了??苫裣脒^沒有,一個沒有誠信的基金管理人也許一時能多盈利。能一俊遮百丑,但長遠必然出問題,它的目的只是做大規模多賺管理費,總有一天,難免會采用激進的操作方式以換取業績,用高風險博取高收益。如果原諒其違約,最終吃虧的一定是基民。其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的有關規定,可以依法起訴,要求基金管理人修正違約的投資方向,要求其將管理費退出作為基金財產。
《投資與理財》:隨著基金違約現象的增加,今后基民維權類的事件肯定會增加,請對基民提一些建議。
宋一欣:今后基民維權類的事件,應及時按照上述辦法處置,千萬不要因局部的分紅,因小失大,鑄成大風險。監管部門也應積極介入,促違約者改正,以維護法制、市場秩序與基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