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現(xiàn)狀:
黃先生今年35歲,供職于民營企業(yè);其妻王女士34歲,供職于民營企業(yè),兩人生活和工作均比較穩(wěn)定,居住北京。家庭月收入1.3萬元,每年另有約10萬元的獎金,分兩次在4月和8月到帳。至今為止尚未購房。經過幾年的積累,目前家庭有金融資產180萬元,其中公募基金50萬、股票20萬、私募基金100萬、定期存款8萬、活期存款2萬。
家庭支出詳細情況如下:房租(包括水電氣)2000元/月;食品(包括營養(yǎng)品和外出就餐)1500元/月;通信費用200元/月;社交和旅游600元/月;消費購物(包括購買衣物、美容等)900元/月;孝敬父母2000元,月;醫(yī)療200元/月。目前父母經濟情況和健康狀況較好,不需要額外的支出。
保險方面,除所在公司依法參加的社保外,黃先生自行購買了保額為15萬元的大病險、保額為12萬元的壽險和保額為10萬元的意外險;王女士自行購買了保額為15萬元的大病險;另外王女士所在公司還為員工購買了累計保額為100萬元左右的大病險、壽險和意外險,條件是只有員工在職時才能享有。
在2008年初股市的波動中,他們家庭財富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因而開始考慮調整資產結構,希望構建更為穩(wěn)健的理財組合。黃先生和王女士有一些基礎的理財知識,還希望能夠得到更為專業(yè)深入的理財指導,包括思維方式、相關理論、社會經濟背景、資產組合方式等等。家庭長期的理財目標,套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的話,是早日實現(xiàn)“財務自由”,希望能夠在40到45歲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今后5年的目標是在北京市區(qū)西北四環(huán)附近購買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自住用商品房;每年能夠長途旅游一次,費用預算是3萬左右;考慮到北京的交通狀況以及目前可以在公司附近租房,買車暫不列入購物計劃,不過可以考慮在今明兩年先學車拿到駕照。
理財目標
5年的目標是在西北四環(huán)附近購買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自住用商品房;每年能夠長途旅游一次,費用預算是3萬元左右。
風險能力分析
黃先生家目前已積攢下近180萬元的家財,但目前還沒有買房和車。對于完全沒有固定資產的家庭,應注意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由于目前夫婦年收入較高,所以對于投資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每月主要花費都集中在被動的日常生活支出、房屋租金及孝敬父母等3方面,可以自主消費的休閑娛樂、商業(yè)保險、醫(yī)療費用等部分比例還是較少。
參看各指標列表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結余比率較高,但對于想在5年以內買房的黃先生來說,應該加大結余比率,減少支出部分:另外投資部分目前分配較均勻,可以注重隨著市場的變化,調整資產配置比例。目前無任何負債,但應注意在以后買房時,可以考慮進行大比例首付,比如70%左右,小比率可進行貸款,提高負債比率,增強資金的流動性。流動性指標方面尚好。理財建議。

投資部分
4月份CPI高達8.5%,今年的通脹程度和經濟發(fā)展仍不樂觀,準備金利率調整,市場對于加息預期也日益強烈,這勢必提高整體的生活費用。在此期間,應更多進行投資收益可超過CPI平均水平的資產項目。目前來說實物黃金、黃金債券類結構性產品等更多體現(xiàn)出相對保值的功能,證券類投資更多關注風險套利及中長期穩(wěn)定收益類。
房產投資部分
對于房產來說,中長期的上漲是由供需引起的,但短期的漲跌很難預料,尤其是目前房地產市場冷淡,交易不靈活,市場政策處于偏緊狀態(tài),市場價格還處于相對高點,對于奧運會的影響,眾說紛紜,在此階段不宜輕易介入,應該取一個穩(wěn)健的選擇。
旅游部分
每年能夠長途旅游一次,費用預算是3萬元左右。這項支出屬于跳高生活品質的選擇,但應注意,不宜過度浪費,要保持資金充裕性。
保險部分
要增強家中主要收入來源的保障。夫婦二人均為高收入人員,可以同時增加雙方的大病及意外保障,大病部分設計為8000元/人,各保20萬元,繳費期為20年;意外部分設計為1000元/人,各保50萬元。由于黃先生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以后可根據(jù)收支調節(jié)增大王先生的各種保障。
在支出方面,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即時生活標準,以達到中短期的目標;通過進行支出的持續(xù)跟蹤和合理規(guī)劃,來實現(xiàn)中長期的目標。本次支出規(guī)劃主要考慮的是夫婦雙方生活上不受太大影響,減少一些額外的生活支出,另外孝敬父母可以量力而為,減少部分支出,用于增加購房準備金、保險、旅游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