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滯銷暗示市場見底?
每一輪上漲行情無不是在市場低迷和絕望中產生的,所以,現在市場流行一種說法,基金滯銷是市場見底的一個特征。是不是到了該買基金的時候了呢?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不管是1999年1047點開始的市場回暖,還是2003年11月份1307點股市觸底反彈,抑或是2005年6月從998點展開絕地反擊,每一輪上漲行情無不是在市場低迷和絕望中產生的。
許多媒體分析說,基金滯銷既是行情低迷的一個表象,更是市場進入階段性底部區域的征兆。實際上,現在持這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
銀河基金市場部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好的發行時機,往往不是好的投資時機,而市場低迷期間發行的新基金往往迎來建倉的好時機。投資者應該辨證地看待新基金發行。“基金賣不動了,市場也見底了”,從某方面來說反應的是一個心理問題,當基金賣不動的時候,往往是市場的低迷期,投資者都會避開市場,而這是正好是投資買進的好時機,給新基金的建倉帶來便利,也為其將來業績的提升埋下了伏筆,待人氣慢慢聚集起來,市場又會開始走好,業績自然回暖。
不過,安信證券基金分析師任瞳對此持不同看法。他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認為,基金滯銷能說明市場行情不好,但與是不是底部關系并不大。從他的經驗看,只要股市一回暖,基金的銷售馬上就能轉好,哪怕只是暫時性的回暖。他認為,中國基金業發展一共才十年,之前的數據并不足以說明“基金滯銷就是市場見底”。
市場的走勢印證了任瞳等基金分析師的看法。6月10日,股市再次大跌,上證指數當天跌去7.73%,收于3072點。當天,易方達深100指數等交易型基金甚至差點跌停。6月12日,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甚至沖擊2900點。試想一下,如果之前就買入,那抄底豈不是抄在了半山腰?
不過,本刊特約理財師認為,在經濟基本面沒有受到大影響的情況下,盡管出現了地震災難等影響因素,在低點投資基金仍然是安全的。安信證券基金分析師任瞳也認為,基金可作戰略性持有。他說,不少機構并不看好短期內的后市,期望大漲的可能性不大,基金投資人如果準備長期持有,可以在這個時候買入。
調整收益預期是第一要務
那么,基民該做些什么準備呢?
調整收益預期恐怕是第一要務。2007年投資基金,普遍讓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動輒超過100%的年收益,也讓人對今年的基金投資充滿期待。去年10月以來股市大跌,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普遍虧損30%以上,讓他們大跌眼鏡,倍感挫折。
在北京某媒體上班的華先生去年買了鵬華收益和博時裕富兩只基金,他剛開始的預期收益很高,“去年基金都賺100%以上,今年降低一半6萬元投資我賺3萬元總沒問題吧”。之后,股市一跌再跌,華先生將預期收益一再調低。他現在需要接受的事實是,6萬元投資已經虧損近2萬元。他說:“現在已經不想賺錢了,只要夠本我就贖回。”
南方一位自認為比較保守的基金經理,接受采訪時希望本刊提醒投資人,盡管今年遇到系統性風險慘跌是特例,但今后大家也都要對基金調整收益預期。從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股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如果能夠穩定在10%-20%,就非常不錯了。他勸導基民,不能把2006年和2007年基金過高的收益水平作為基金投資的目標值,過高的心理預期會影響基金經理平和的投資心態,不利于他們做長期投資。記者記起一直以來掛在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清海嘴邊的一句話:“投資者教育一定是從投資者教訓開始。”
確實,從基民的角度來說,應該調整心態,將預期收益率調低。那樣,對待基金的心態就會平和很多。
困難之中養“基”三訣竅
基金發行遭遇困境,那些被套牢的人也面臨困境:究竟該走還是留?手里的基金該長期持有嗎?困難之中如何養“基”,這是一門大學問。
訣竅一:被套基金如何處理
基金凈值大跌,有些人在想著抄底,有些人在為自己手里的基金發愁:虧了這么多的基金,到底該怎么辦?
在北京豐臺區某公司上班的張小獷去年8月認購了大成優選基金,現在凈虧損接近20%。提起這只重倉的基金,他挺難過:當初賺點的時候跑了就好了,一直在等機會,結果這只基金今年跌了超過30%。他說的這個數據,還是在6月10日大跌之前的。被套牢之后,他挺矛盾的:“都虧這么多了,先放著吧怕虧更多;贖回吧又心有不甘。”
像張小獷這樣的基民全國不在少數,他們都是在去年下半年入市的,有些人甚至是去年10月高峰期買的基金,到現在基本都被深度套牢。
德圣基金首席分析師江賽春給這些基民出了主意,他說:“處理被套的基金要看其品質,好的基金可以長期持有,不好的基金則應該逢高贖回。”
也就是說,基金應該分別對待手中的基金,那些大漲時漲得慢,一跌就跌得比誰都多的基金,是堅決不能持有的,應該立即贖回。
訣竅二:抄底選準優質基金
那么,如何挑選該繼續持有的基金呢?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繁多,該買哪只好呢?
本刊特約理財師建議,基民要確定一種比較穩妥的基金作為自己重倉基金,以保障自己的收益,其所占基金投資總量的比例最好在四成左右。選擇這只基金時,首先要看其抗跌性,有些基金經理沒經歷過熊市,一貫的牛市思維盡管使其在去年成績裴然,但今年損失慘重,這樣的基金并不適宜重倉。基民可以看一下各基金今年以來的跌幅,跌得少的那些基金肯定在同類基金中風險意識比較強,在今年這樣的震蕩市更值得信賴。就理財來說,不賠就是賺,抗跌是震蕩市最需要看重的。
除了抗跌性,也要看其成長性。只有能在市場好時“賺大錢”的基金,才能給投資人帶來好的回報。像盛利配置這樣的基金,盡管其抗跌性很強,但主要是靠其極端保守的資產配置取得的。這樣的基金,盡管其因為抗跌常常成為公眾眼中的“明星”,但其很難為投資人帶來好的回報。道理很簡單,在市場反轉時,其漲得也很慢。
基民在選基金時,這兩個因素必須重合起來考慮。如果一只基金既抗跌,漲得也快,那它肯定是一只好基,值得你去關注它。
訣竅三:怕風險可選債券基金
有些偏保守的投資人害怕承擔股市風險,其實可以選擇債券型基金。鄭州某中學的陳老師快退休了,她不甘心把錢放銀行拿存款,想投資債券基金又怕市場行情不好,一直在猶豫買還是不買。
其實,股票市場的好壞與債券市場并沒有太大關系。目前雖然股市震蕩比較激烈,但是債券基金的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尤其是純債券基金,這類基金不投資股票,只做債券投資,今年預期收益在6-1O%之間。
如果也愿意承擔小小的風險,那么可以選擇增強型債券基金。這類債券型基金參與打新股,或者投資不超過30%的股票,它們在市場不好時參與股票市場的程度一般比較低,股市好轉時又能比較好地享受股市增長帶來的收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購買債券基金時,基民沒必要完全去看股市的臉色,那些外在因素不會給你的投資帶來大的影響。認準了,就下手,沒錯。
大眾理財除了基金還能買什么
基金凈值下跌,基民遠離基金。但是,普通投資者理財如果不買基金,還能買什么?當經歷了這一輪行情的洗禮之后,基金同樣成為基民腦海里繞不過去的彎,畢竟基金是一個重要的大眾投資理財品種。
買基金是所有理財產品中最省心的選擇,通常被稱為“傻瓜型理財”。相對于基金,股票投資顯然更難做。據調查,目前中國將近8000萬股民,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有48.65%的投資者在股市獲利,高達51.35%的被調查者沒有獲利。其實,每個投資者都知道,當基金凈值在跌的時候,股票可能跌得更慘。
當然,目前市場上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是五花八門,相比基金產品更多,選擇的余地大。不過很多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就是基金。而這樣的結果則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透明度相對比較差,譬如它配置了哪些基金,掛鉤了哪些金融衍生品等等,所以銀行理財產品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并不是很好了解。另外,通過銀行理財產品買基金與自己買基金的差別就是要多付管理費,因為銀行可能比普通投資者更專業一些。
理論上來說,在高通貨膨脹率之下,配置部分黃金非常必要。但是國際金價已連續幾年飆升,上升空間還有多大,誰也說不好。我們看到,自從今年3月金價沖高1 000美元/盎司以后,短短幾個月時間已經玩了多次過山車,往往幾天之內大漲大跌,一出一進都超過50美元。就國內紙黃金來說,在195元/克到205元/克之間,也已經多次大幅震蕩,操作起來也是難上加難。本刊特約理財師提醒投資者,如果沒有豐富的黃金投資經驗,建議每個家庭最多只配置10%的黃金資產。
現在市場上投連險、分紅險的宣傳很多。其實分析這些保險的理財構成之后,你會發現它們也是類基金,“進取賬戶”投資股票,“保守賬戶”則投資債券。它與銀行一樣,多以基金做標的。
由此可見,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想理財,基金基本是繞不過去的。它是我們理財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品種。當基金表現不好時,其他理財產品的表現很可能也不好。除非你把人民幣存在銀行,否則,證券投資基金還是值得考慮的理財品種,只要選在合適的時機買,長期來看,賺錢的概率還是很大,尤其是現在股市泡沫已經基本被擠去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