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監管的一緊再緊,在試水一年多時間后,國內商業銀行開辦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再次夭折。
先是6月3日下午,民生銀行網站發布公告,稱接到監管機構通知,要求銀行暫停辦理外匯保證金新開戶業務。民生銀行自2008年6月4日O時起暫停接受新客戶開戶申請。
民生銀行客服中心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原開戶用戶暫不受影響,但還要繼續等待有關通知。記者進一步了解到,目前,另外兩家開展外匯保證金交易的銀行,即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還未接到叫停通知,外匯保證金開戶與交易一如既往。不過,正在搭建相關交易系統的興業、中信等銀行已停止了此項業務的籌備工作。
緊接著,6月12日,銀監會正式公布《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相關管理辦法正式發布前,不得開辦或變相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同時已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再向新增客戶提供此項業務,不得再向已從事此業務客戶提供新交易(客戶結清倉位交易除外)。建議對已在銀行進行此業務的客戶適時、及早結清交易倉位。銀監會將會同外匯管理等部門,進一步研究對此業務的風險監管,在各方面條件成熟時,研究推出新的統一規范的管理辦法。
這距銀監會發文整頓理財產品市場尚不足兩個月。
外匯保證金交易處灰色地帶
6月3日下午,民生銀行在網站上發布的公告很快被撤下。關于民生銀行成為首家被叫停此項業務的銀行,業內說法不一。銀監會創新監管與協作部主任李伏安向媒體表示,確實有叫停民生銀行外匯保證金新開戶,但并非如外界傳言的那樣,是什么因客戶虧損比較大造成上訪而叫停的;暫停開戶與民生銀行自身發展等問題有關。
外匯保證金交易是否合法的問題一直是市場關心的焦點,該事件是否會成為叫停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前奏?李伏安表示,銀監會并沒有表態說外匯保證金業務違法,銀監會的相關限制規定已經在走“政策程序”,很快會出臺。
據報道,銀行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從來沒有被批準過。但在此次民生銀行事件中,民生銀行新聞處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的外匯保證金業務是得到相關監管部門批準的,但該負責人對具體獲得哪個相關部門批準未予明言。
實際上,外匯保證金交易,由于缺乏具體規定,該領域一直處于監管灰色地帶。國內銀行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從2007年開始逐漸升溫,目前,開辦的外匯保證金產品有交通銀行“滿金寶”、中國銀行“外匯寶”、民生銀行“易富通”。據記者了解,自從各家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推出后,這3家銀行的客戶數量迅速增長,而且今年的勢頭也很好,開戶資金每月只增不減,相當火爆。
叫停緣于銀行違規?
與實盤交易相比,保證金交易更為刺激。保證金杠桿的比例大小,一般由銀行自己決定,同時客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自行選擇。杠桿比例越大,客戶需要付出的資金就越少,比如杠桿比例為20倍,即存入5000美元的保證金就可進行價值1O萬美元的外匯交易。
與杠桿作用相隨的是風險更大,而在實際操作中,3家開展外匯保證金交易的銀行均存在放大保證金杠桿倍數的情況。記者了解到,民生銀行和交通銀行的外匯保證金業務的放大倍數極限為30倍,同時銀行對一些5000萬元或1億元以上的大客戶,有杠桿倍數“協商解決”現象。
此外,按國際慣例,多余頭寸要到國際市場對沖,即尋找真正的賣家。但3家銀行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為多余頭寸自負盈虧。由于外匯交易難度很高,投資者輸多贏少,結果多余頭寸最終變成銀行的利潤,銀行不再僅僅是為客戶服務,而是間接成了客戶的交易對手。
從服務來講,銀行也只是提供平臺和客戶服務,不僅操作平臺出現的問題很多,也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分析和高技術服務,造成客戶的不滿;銀行又提出解決方法,影響了交易的成功率以及客戶的收益。
面對投資者的抱怨,銀行似乎有些無奈,最終導致監管部門開始規范銀行外匯保證金業務。據悉,今年3月份,銀監會開始對國內銀行的外匯保證金進行調研。李伏安表示,銀行目前的風險控制能力還不能適應外匯保證金交易的要求。他認為,之所以條件不成熟,更多是因為機構能力的問題,銀行將平臺交給個人,不能提供相應的服務幫助客戶交易,并且不能保證24小時交易,在機構服務能力不足的前提下,是不允許開展的。
銀行界人士對該業務突然被叫停感到不解。在他們看來,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自開辦以來,投資者熱情一直很高,說明市場需求確實存在,停辦業務是無益于解決問題的。業務一旦被全面叫停,意味著另外4家已提交開辦業務申請的銀行不能獲批,當投資者認為正規渠道被堵死的時候,可能轉向非正規渠道,例如外匯網站及外盤經濟商等。
但是銀行自己也承認,監管部門確實需要加強監管,促使銀行對技術平臺和風險控制能力進行改進,使投資者的利益損失降至最小化。
風險大于收益
外匯保證金是一個非常年輕的金融商品,其“以小博大”的交易特點,使其迅速成為目前國際外匯市場主流的交易手段,2006年保證金交易量就占到了外匯市場的40%。與期貨、外匯實盤、股票等投資理財產品相比,外匯保證金交易有其獨特之處。
保證金交易具有三個優點:一、保證金交易具有資金放大效應,可以提升投資者的購買力。二、保證金交易可以多空雙向交易。三、與外匯實盤相比,保證金交易的點差更低。
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同時也是最規范和成熟的市場,交易方式靈活而方便,對專業投資者以及持有外匯的機構和個人而言,外匯保證金交易是一種穩健而成熟的投資方式。
2008年以來,股市風險加大,而美元持續走弱、人民幣加快升值,外匯市場吸引了一部分投資者,國內外匯保證金的推廣有加速跡象。
據專家介紹,外匯保證金交易對投資者的操作能力有較高要求,保證金交易以短線為主,投機的成分更大一些。投資者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分析能力,能夠較好地把握短線節奏,不能逆市開倉。開倉之后一定要設置止損,控制好投入資金量,并嚴格執行。對于經驗較少的投資者,其風險是巨大的,如果操作不當,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目前國內銀行的確經驗不足,基礎設施配套也不齊全。就像李伏安所說,目前中國的銀行尚不能提供24小時外匯保證金連續交易,而全球外匯市場是24小時交易。如果國內銀行中斷交易,國外市場行情發生大的變動,則會導致客戶的賬戶出現虧損而被強行平倉。
看來,銀監會此次出于風險控制考慮,再次叫停外匯保證金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