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在券商對個股的研究報告里出現的頻率很高,也是股民投資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準確的估值可以給股民帶來很好的投資收益,但錯誤的估值往往讓股民與收益擦肩而過甚至帶來較大的損失。這期,我們以券商對中國石油(601857)和中國平安(601318)估值為例,向您詳細闡述估值中“美麗的陷阱”。
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開盤價48.60元,截至2008年04月22日,中國石油最低價15.35元。上市首日中國石油的開盤價在上述所有14家券商估值的最頂端,5個多月后中國石油的交易價低至上述13家券商估值的下端之下。中國石油5個多月走完了14家券商估值區間的大部分價位。
股票估值的意義是幫助投資者發現價值被低估和被高估的股票,以便及時調整投資策略。但上述14家券商給出了14個不一樣的估值區間,其中國信證券給出的估值區間是12元—20元之間,而東北證券的估值區間在33.33元—44.44元之間,兩者的估值差距相差甚遠。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無從判斷中國石油的價格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了。
2007年4月23日,某知名券商研究報告把中國平安的評級從“中性”上調為“增持”,目標價定為70元。假定該券商對中國平安的估值70元是準確的,如果投資者按照此估值標準操作會收到怎樣的效果?
中國平安在2007年6月18日首次突破70元,隨后該股價一路上漲,到10月9日其收盤價是143.96元。投資者如果在2007年6月18日以70元賣出,那么每股在70元以上的73.96元利潤就與自己擦肩而過了;如果投資者在6月18日以71元的價格買入,按10月9日的143.96元結算,每股則可以獲得72.96元的盈利。
券商對中國平安的估值與中國平安的市場價格差距之大,讓投資者對券商的估值產生了很大的質疑。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個原理告訴我們,交易價格大部分時間偏離價值。券商估值帶來尷尬,是因證券交易所的交易盈虧結算不以合理估值(價值)為依據,而是以市場發生的交易價格為準,而且交易價格大部分時間是偏離價值的。
從這個角度上看,備受投資者關注的估值對投資者來說是個“美麗的陷阱”。
回避估值陷阱的辦法是拋棄估值的束縛,著重研究個股價格發展趨勢。只要個股上漲趨勢動力還在,投資者就應該持續買入持有,無論其高出研究員的估值多少。如果個股下跌趨勢動力持續,就應該賣出,無論其低于研究員的估值多少。
根據股市動力學觀點,股票上漲下跌直接的動力來自資金的進出情況。只要資金流入量大于資金流出量,所謂的垃圾股也能暴漲;只要資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績優股也會遭遇跳水。所以,市場資金流向分析可以預測股價的發展趨勢。另外,很多趨勢投資者遵從的均線交易法也能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股價的趨勢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