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對我和眾多小生命來說是很不好過的一年。有許多鮮活的生命被迫離開了這個對它們來說也許并不溫暖的世界,我的心像刀割似的難受……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應該歡快地盡情奔跑在陽光下。”張勝利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見到張勝利阿姨的那天北京突然降溫,刮著5級的大風,我們在小區門口看見了她——一個瘦小單薄的身影提著一只破舊的裝滿貓糧的布袋在給小區的流浪貓狗加糧食,全身滿是油污,頭發花白蓬亂。抬頭看見我就道歉,說實在太忙了,沒有時間換衣服。為了讓附近的動物不挨餓,張勝利在自己的小區和周邊幾個小區里設了二三十個戶外點,一天兩次給流浪貓狗送飯,每天光跑這些點送飯送水就要花去四個多小時。戶外喂養貓狗兩百多只,再加上自己家里那70只,一共270只之多……我問她你這樣照顧這些流浪動物們多久了,她的回答又嚇了我一跳,20年了,20年天天如此,就這樣一直為這些陌生的弱小的生命奔波操勞著,永無休止……
張勝利今年62歲,只身一人生活。每月的退休金只有不到一千塊錢,除了維持基本的吃喝開支,張阿姨每月幾乎不花任何的錢。即使是這樣,每個月的一千塊錢還是遠遠不夠貓狗們的吃喝。
屋里的味道讓人窒息。因為樓上的鄰居嫌氣味太大,所以哪怕是夏天都不敢開窗戶,屋里的氣味可想而知。張勝利的全部空間就是一間15平方米不到的小屋,一臺舊電視和一張小沙發是全部的家具,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摞到房頂的鐵籠子,每只籠子里擠著三五只貓;2平方米的廁所里的水管上拴著5只狗,其中兩只居然還是體形巨大的獵犬,見到我們進門就不停地又叫又跳……聽見狗叫,張阿姨的神情頓時變得非常緊張。果真,張勝利家的門鈴很快就響了起來,樓上的鄰居因為午休被吵醒而非常生氣。
20年來,除了生活上的艱難之外,因為貓狗的吵鬧與衛生問題,張阿姨不知道被鄰居警告過多少次,驅趕過多少次。所以張阿姨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這70只小家伙如何不打架、不出聲、不影響到鄰居。因為太擁擠,貓兒們經常會半夜打起來,然后貓叫狗吠吵成一團。張阿姨就只能睡在貓籠中間,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就得馬上起來,有的時候一晚上能折騰三四次,整夜整夜的睡不成也是家常便飯。因為經濟窘迫看不起寵物醫生,碰到生病的貓狗,張阿姨就自己當起醫生,經常為了給貓狗打針吃藥被抓得渾身是傷卻舍不得去醫院,通常都是自己涂些碘酒消炎就算了。
“很多人都說我,說我遲早要為這些小動物丟了性命,說我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但是我不管它們,它們就只有死路一條了。一只流浪貓的壽命也就是兩三年,而我的最大的一只貓已經17歲了,還很健康,這讓我很開心。我做的一切都還是值得的。”
(秦立棟摘自《全球通》)